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穿书成为受害者 > 第24章 逻辑不通

第24章 逻辑不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斤羽,你们几个这段时间在忙什么呢?”王姐出差归来,收拾好心情,重归平淡的生活。

“哦,拍了一起碰瓷,一起切糕,还有一起污染水的报道。”

“播了吗?”

“李科长说要研究。。”

“哈”王姐一乐,“那完蛋了,你们做了白工。”

“没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斤羽的手机响了,她接起来后,一边说一边往楼下走。不多时就带着一个中年男人,去了李科长的办公室。

“碰瓷的报道,明天播。”斤羽把客人送走后,回办公室告诉林莫兮。

露脸采访的是林莫兮,斤羽是报道里的受害人,池宇负责拍摄。

“咋就能播了。”王姐很惊奇。

“哦,拉了个行车记录仪的广告。”斤羽一脸随意的说道。

王姐抽抽嘴角,难怪,能创收那必须能播。

碰瓷的报道不光在广林新闻里出现,还在新闻后做了专题报道。在斤羽去了一趟省城后,新闻被省台转载。

台里出了一篇表扬稿,表扬三人的报道切合时事,揭露社会黑暗面,被评为优秀团体。

旁人觉得是不是大惊小怪,其实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市台的报道被省台转载,省台的报道被央视转载,全都是系统内的高光时刻。

出个表扬稿,评个先进,一点也不奇怪。不表扬,不评先进,才奇怪。

评个优秀团体,一人奖励一百块,虽然钱不多,但足够热闹,主打一个心理满足。

斤羽还额外拿了广告的提成,和一笔省台给她的介绍费。广告提成这块早有成熟的章程,完全合乎法规和制度。

行车记录仪的品牌,也创造了堪称最值的广告费。有车一族看完报道,再看广告,哪里有不下单的道理。

这个年代有车的人,多少是有点钞票在身上的。第二天存货就消耗一空,天天都在紧急调货,忙到飞起。

王姐跑来问斤羽,“切糕能找什么广告?”

很快王姐就知道了,肉松饼出了新广告,第一波广告是动画片针对小朋友,第二波广告是横扫饥饿,补充能量,针对青少年。

不过还是用动画的形式展现,踢球,游泳,玩游戏,肚子饿了,吃下两块肉松饼立刻横扫饥饿,能量充沛。

广告词特意添加了,“明码标价,货真价实。”

肉松饼已经远销到省城,作为一家小工厂,能卖到省城就是了不起的事。

斤柏春很满意,就是订单排的太满,想增加生产线,工厂又有点太小,银行已经来过两趟,要给他贷款扩大规模。

银行就是这么嫌贫爱富,一看你生意好,马上告诉你,扩大规模就趁现在,没钱我贷给你。

“爸,贷款呗,买地扩建增加生产线,肉松饼才哪儿到哪儿啊,离铺满全国还差得远。”

斤羽是坚决支持老爸的事业,他们不扩建,产能跟不上,自然有别人跟上。品牌名不能仿,肉松饼可不是谁的专利,谁都可以做。

斤柏春一时间,也被女儿激起了雄心壮志,拍板,“贷款,扩厂,干了。”

因为有广告费的收入,李科长勉强同意播出切糕的暗访新闻,但不许露摊主老板的脸,刻意淡化敏感问题。

斤羽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毕竟他们只是拿工资的,最怕的不是没事做,怕的是做错事。

难道他会不知道,沉默的政治正确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你不说不报,事情也不会更好,只会更糟。

只是,他们凭什么去操心呢,又不关他们的事。

正是这种心态,自媒体的崛起简直就是必然中的必然。

当一个行业变成一个圈子,做好做坏都无所谓的时候,那就别怪被人取代。

不仅仅是指某个行业,而是很多行业。

斤羽很想告诉李科长,你担心的事根本不会发生,后世网络上大量曝光切糕骗局的时候,网友生气愤怒,拿来玩梗,但没有人刻意去针对。

因为大家都懂,哪个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一小部分人坏人只能代表他们自己。

斤羽又去了一趟省城,因为肉松饼要去省城打广告了。

但切糕报道并没有转载,省台在这方面更加慎重,让斤羽有些许遗憾。

省台主管广告的大姐,已经跟斤羽很熟了,“听说纪录片的事,也是你主导的,年纪轻轻真是厉害,有没有想过借到省台工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