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说最近从京城来了气息奄奄的林姓巨贾。为了续命多活几年,求了高人算法,高人说他这命格若还留在京城,怕是会气数将尽,家财难守。在今年内举家南迁,改变风水远避邪崇,方可续命几年。杭州宜居,又处运河要塞,方便他生意往来,所以成了不二之选。只可惜,他家人丁凋零,膝下只得一女,养在深闺还未婚嫁。据说那小姐生得可美了,朱唇玉面,杏脸桃腮,性子极其温柔贤顺。只可惜,不会做生意,家业无法交由她打理。老员外他知天命难违,自己没几年活头了。于是想赶紧为女儿招亲,再将这毕生累积的万贯家财交由新婿打理。
那如何才能抱得美人归?据说林小姐睡觉时曾有月老入梦,替她留了一首诗,并告诉她,这世间仅有她与未来夫婿知道。现在,林小姐只将上半阙道出,若谁能答对下半阕,就说明此人是她命中注定的姻缘。果然,没几天这桩招亲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以一传百,别说杭州,就是这附近几个城县州府,都有人跃跃欲试。
由于林家家大业大,刚来杭州人地两生,招亲又过于招摇,为避免歹人存不轨之心,所以匿了行踪和住处。只安排丫鬟驻守在翠楼,以翠楼为据点,每日征集整理相亲男子们投递而来的诗词即可。每隔十天,就会派人来取走诗词。
至于那个住在翠楼客房的丫鬟,自然是我。可翠楼毕竟是城中数一数二的酒楼,花销巨大。我手头的余钱若是住一夜就花光头了。遂找到了翠楼的话事人,卖了卖可怜,只说出门前老爷让管家给了我这几天外宿的银子,无奈被小贼偷了,若现在回去,没办成事又丢了银子,定会遭棍棒教训。只求翠楼宽限几天让我先住下,以后再补回银子。
那翠楼话事人见最近多了那么客流,生意营收明显更好了,酒楼的招牌还打响到了周遭城县,也是托了林家招亲的福,于是就给我行了方便。
我想,若是在翠楼待个十来天刘清慰还没有找上门来,就只能先行不义之举,悄悄逃开,想办法去苏州或回京城。待一切安稳了,再加倍寄些餐宿费用来翠楼。
我那招亲诗词的上半阙是:料峭春寒凝香暇,折尽东风误年华。流年偷换镜中月,竹声潇潇雾里花。
这是我南下前送刘清慰的折扇上亲自写下的题词。后半阕,也唯有他知道。他若听了消息,自会赶来寻我。
接下来的几日,我在翠楼未得空闲,做着样子接收查看各位书生秀才甚至是佃农白丁写的下半阕诗词。相亲队伍浩浩荡荡,从酒楼排到了街口。见我忙活不过来,翠楼还热心指派了两三个伙计给我帮手。
当初如何也不会料想到,事态会发展成如此兴师动众的阵仗,全城皆知,备受瞩目。浪费各位时间,让大家错付心意,本觉得于心不忍,相当难安。可我不过是利用人性的贪婪罢,借着人们对膏粱锦绣和美妾娇妻的向往,才能让消息户告人晓,被津津乐道。在场的男子,出生地位各有不同,但目的想法都如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若偶然接对了一首诗就能继承他人的万贯财富,坐拥连云甲第,简直是祖坟冒青烟的美事儿,何乐而不为?
哎,这“京中巨贾江南招亲”的韵事会轰动一时,权当是为钱塘百姓增一段茶余饭后的趣事谈资吧……虽然结局会不了了之。
但也不得不说,江南确实是个人杰地灵、文人骚客辈出之地。好几位才俊青年呈上来的诗词都如绣虎雕龙般出众,炳炳烺烺似华星秋月,这遣词造句、探骊得珠的本事都是高远于在我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