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布材料,竹骨优质,正面圆中处画着清风劲骨的水墨丹青浓竹,其余部分留白透气,整体疏密得当。
反面的诗词和题跋为秀逸温婉的隶书字迹:
“
料峭春寒凝香暇,
折尽东风误年华。
流年偷换镜中月,
竹声潇潇雾里花。
掩窗煮酒又添衣,
吞茶嚼花醉芙蕖。
苦雪尝尽春风意,
我自悠然渡白驹。”
黑白基调的水墨,避免了花杂,也让唯一的一抹红色——印章,格外显眼。上面刻着“木逢春印”四个字,翁斐忍不住喃喃念出。
安祥意解释道:“皇上……木逢春好像就是刘清慰大人家中少妻的名字...刘大人也真是有福了,娶了位有如此才情的小姐呢。”
翁斐的视线未曾离开扇面:“呵,好一个‘苦雪尝尽春风意,我自悠然渡白驹’,妙极。”
*
又过半个月,终于抵达杭州。刚入城便是满眼琳琅,歌舞升平之盛象。真真觉着用“市列珍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来形容此地,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满眼新奇,再望向身侧的苏太妃,能从虎口脱险再回桑梓之地的她早已激动得泪下沾襟,止不住哭腔道:“我从来都不敢想,有生之年能真的跨越关山阻隔,再回故里……”
“一年又一年的‘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如今您终于得偿所愿,历尽千辛归来,恭喜,太妃娘娘。”
见我要拜礼,苏太妃赶紧扶住我:“快别这样,有心就好、有心就好。都说了,我已不是什么尊贵的娘娘,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回乡的妇人罢了……”
此刻,熟悉的乡音在她耳畔萦绕,我亦忍不住跟着动容,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辛酸苦楚,不过如此。试想下,离杭那年芳华正好,娇俏嫣然,入了花繁春短的皇城,做燕与莺争忙,渐酒酣歌竟,却飞不出金丝笼;经年后,洗尽铅华回来了,雕栏玉砌犹在,可惜韶华不复,朱颜已改。任谁都会忍不住对着岁月蹉叹一番吧。
苏太妃先带我在客栈歇下,洗漱整顿一番后,才出发去寻她本家的老宅。可惜古迹荒基,西风残照,只剩草木深深,颇为悲凉。她当年被巡抚家收做义女前,一直在这方宅邸生活,连庭前花开花落的声音都还依稀记得。只不过亲生父母早些年就亡故了,几个哥哥已不知去向。许是因为成家了都置了新宅,她又深居幽宫,难有机会联络,无法悉知他们的下落。
一番悲切的触目生情后,苏太妃才收拾好情绪,凭着记忆开始挖土寻玉。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厚待了她一回。挖到美玉的那一刻太妃喜出望外,我亦替她高兴。这一路迤逦难行,但终究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