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夜来南风起 > 第1章 第 1 章

第1章 第 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村里一天便要做一天的农活,张家的两位长辈有一搭没一搭地话着家常,手里的动作一个比一个利落。

张郁弯腰听着爹娘闲谈,左手掐一把麦子,右手的镰刀一划,割下来的麦子放在一边,继续刚才的动作,等有一捆了,就用几根麦子把割好的捆起来,一小垛一小垛的,得赶在太阳落下之前用牛车拉回去才好,若是太晚看不清的话,落下一垛也是可能的。

村民们能不约而同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会有至少以前从未有过落在田里的镰刀被人捡走的情况,这真是有村长杨浮川一大半的功劳,当年允许女子入学堂也是杨浮川大力支持的,只是凭着老人家的一张嘴,女子还是不能同男子一样乡试。

杨浮川的儿子儿媳都在县里当班,只留下一个小孙儿杨与君给他和杨奶奶作伴。杨浮川在大柳树旁边站直身子,一手叉腰,一手摘下宽檐草帽扇风,喘口气儿的当看着田间地头三三两两的村民,又抬头往李家那六亩六分地望去。

李家的地分在了小路两旁,小路勉勉强强能同时过两个人,小路的一边还种着一排稀稀疏疏的杨树,有会手工的人家也会种些高粱。杨与君在前面跑,带起一阵灰尘,吴芸在后面追,许是抢了小姑娘的什么东西。到底是吴芸小杨与君半岁,杨与君小刘景文半岁。刘景文就能追得上杨与君,还能把穿成串儿的蚂蚱在杨与君面前晃来晃去。杨与君又从小路的另一头背着太阳叫喊着跑回来,刘景文有分寸地追在离他三步远的地方,二人竟然相对静止了!五岁半的吴芸可以在弹去鞋子上的土的同时还能抓住个跳到脚边的蟋蟀。

李贞挽起裤脚,在一旁的田埂上坐着,跟小孩子讲着“慢些慢些,别摔了”。

二婶耳朵支愣着:“老东西就知道往那一坐,平时怎么没见你关心关心自己孙子啊!”

小婶割麦子本来就烦,还得听二婶的牢骚:“二嫂,这麦子已经割的差不多了,爹年纪大了,休息一会儿也是应该的。至于李寂,马上就弱冠了,难不成还要跟小孩子一般到处撒欢?”

二婶把手里的麦子一扔,顺带翻个白眼:“哟,你年轻你就多做些贡献呗!”

仗着李贞不会同意分家,一家人的地也是一同种着,二婶甚是嚣张。

终究是城里长大的,小婶看着二婶去一旁坐下,气得直跺脚也只能皱着眉毛说出个“你”来。

李小楼:“香香,要不你也去歇一会儿吧。”

小婶有意冲着另一边:“你看这满地的麦子,哪有人动不动就去坐着的!”

李小楼心想:二嫂平日要照顾腿脚不好的二哥,二哥的腿还是前几年救自家穗秧跛的,李寂那个侄子镇日只知道摆弄花草……看到胳膊上都是汗珠的妻子,只得赶忙应声“是是是”。

心思细腻的李小楼是李贞最小的孩子,上头还有两个哥哥,二哥便是刚刚想到的跛脚的李小舟,李小舟腿脚不便只得在家帮忙,大哥李小园也并非去偷懒了,此时正在赵秃子那块能没过人去的洼地里和赵秃子一起忙活呢!据说这块洼地以前是个河道,前几年改为田地的,不然说潦水村是全府的粮仓呢!

除了爹娘,李小楼三个兄弟都是一家三口,大哥李小园并非只有一个孩子,而是大嫂在十三年前去世后留下了两个孩子,小一点的是那潦水学堂的李泽,另一个便是住在秋庐的李晏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