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在农耕文明的社会背景下,努力生活的故事 > 第35章 第 35 章

第35章 第 35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日忙完早食,韩嬷嬷安排知霜和小秀,去集市常买的那家取羊肚菌、花椰菜等,韩嬷嬷和气地交代说:“那几样菜,采买上都结算好了,你们去好好挑拣下,让刘婆子随车同去,一路上小心些。”

去集市的路上,知霜问道:“韩嬷嬷心情蛮好的样子,有什么高兴事吗?”小秀摇摇头,“不知道,只说她今天要回赵府去,明天再来。”同车的刘婆子笑道:“因为侍郎府三姑太太家来人,她去见自家亲人了。”

见她俩都是满脸的疑惑,刘婆子嘿嘿笑着说:“除了我这样的老人,其她人肯定不清楚的,你们韩嬷嬷是随着侍郎府的大小姐陪嫁来赵府的,就是说咱姑奶奶的娘家太太,是侍郎府的大姑太太,然后她嫁给祠堂管事韩庆,大家叫她韩庆家的、韩嬷嬷,其实她姓刘,她有个妹妹陪在侍郎府三姑太太的身边,三姑太太嫁给江南大族宁家的当家人,她妹妹也嫁给宁家的管事,据说最得三姑太太的看重,和侍郎府之间送信送礼物的差事,经常派她来,所以她来了,你们韩嬷嬷能见一见妹妹,可不就高兴嘛!”

称呼有点复杂,关系说起来却也简单,出身侍郎府的官小姐李氏姐妹,姐姐大李氏嫁到赵府,大李氏的陪嫁丫鬟是韩嬷嬷,妹妹小李氏嫁到江南,韩嬷嬷妹妹是小李氏的陪嫁,随着主子去了江南。

“哎呦呦,这又是大姑太太、又是三姑太太的,难为刘大娘讲得清楚,真好口才!”小秀听完就笑道,“刘大娘和韩嬷嬷都姓刘,是一家子吗?”

刘婆子叹息说:“不是,我家就我一个,偏巧和她同姓,平时多得她的照应,说同姓的就是一家子,你们韩嬷嬷是个心善的!”

知霜的关注点不同,“韩嬷嬷和她妹妹,伺候不同的主子嫁出去,就嫁到别府里去,岂不是就此分开了,陪嫁出去的都是这样吗,还是说能嫁回娘家府里呢?”

“跟着小姐出阁的陪嫁,都会随着小姐安顿下来,才好帮小姐在夫家立足,”似乎想到什么,刘婆子补充道:“如果再回娘家府里去,就是犯错被赶了,可没个好结果的呢!”

知霜明白她想说的是柳枝,被送回赵府,处境不上不下的,不愿嫁给管事,自己谋划给个老头子做妾去了。也许她还要举例人的有柳叶,世俗的看法里,嫁给有铺面的平民,未必有官宦世家的管事娘子来的风光。

到了右安横街路口遇到“塞车”,荣祥布店门口停着骡车,店员往店里搬运大包的布匹,偏巧周家正店门口的串车上,一坛坛的酒正往酒楼里卸。

知霜见状,和小秀商量说:“咱这车要慢慢挪过去,不如我们先下车走过去,挑拣下要取的菜,等车过来了可以直接搬上车?”小秀笑道:“不着急,今天把菜运回去了就行,要不,你去你姐那坐一下,等会子我们过来了再叫你吧!”

这时候的许氏铺子里,厅堂里没人,一帘之隔的里间隐约有人在说话,知霜迟疑着是否继续走,忽听到柳叶提高的嗓门“让你想办法?小姨真这么说的?”知霜不禁走近了,听见柳叶稍微压低的声音:“能陪嫁出去的都欢喜,哪里还想着嫁回府里去,不是我说嘴,小姨的手艺那么好,早就该找个主子伺候,偏姥姥一直笼在自己的针线房,这么个年纪,养成了不知事的天真性子!”

“住嘴,哪有你这么说长辈的!”是知霜大姨秀芝的声音,“唉,能在主子身边伺候的,个个都眼里没人、心术厉害,你小姨那是自小的软性子,哪能得了好?”

“咦,我小时候,你不是总教导说‘吃亏是福’,吃一堑长一智,怎么到小姨这里又不同了?”柳叶笑着说:“小姨夫也是,整天扎进花园子里饬弄花花草草,她家一个绣痴、一个花痴,全不顾世情的过日子。。。”

“越说越不像话了,哪有你这么编排长辈的,让人听见了怎么得了!”

“我还不是替娘着想,爹爹对娘就那样,这阵子又在为那姓包的忙碌,操心她儿子的病吧!别以为我不知道,娘这么多年伺候奶奶,也不见爹爹说你一声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