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长安回忆录·梦华篇 > 第1章 第 1 章

第1章 第 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婆婆走了,不声不响,在睡梦中走的。人都说她是有福的人,走的轻巧,没啥痛苦。看着我照例打来给她喝的那碗粥,又看着他们把婆婆抬走,我朝着他们远去的方向望了又望,就算看不见人了,我也痴痴地望动也不动。

有人提醒我赶紧把粥喝了吧,我只说那是婆婆的,这只碗每日盛的第一碗粥永远是婆婆的。那人只觉得我痴儿纯孝,便把我带进城中家里。哦,那人就是大善人桑怀民,他是汉的巨商,人们都更愿意叫他大善人。他是我见过最善良的人,他很有钱,可是家里却十分朴素,院落虽大,可居一族,陈设却与平民一般无二,饮食穿着也是如此。不认识的,打死也不信这家人是举国闻名的财主。

桑怀民人如其名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各类税收,他总是上缴两份,其余的布施各地,他努力经营,经常辛苦到深夜,只为能赚更多的钱。我那时才知道,有人能通宵达旦吃喝玩乐,也有人通宵达旦只为多一碗粥救人。

他很喜欢我,把我带身边,他书房里的书我可以随意看,我看书的时候,他不舍得打断我会差遣别人为他做事,有一次,他实在渴了,身边的人又都差遣走了,就自己到井边汲水喝弄湿了衣裳。

他说读书好,喜欢读书好,读书可以有出息,有出息可以强国富民,他说大汉不容易,需要读书人。

他说大乱战以后,国家重创,积贫积弱太久,百姓太苦,休养生息不易,咱们家尤有余力,当兼济天下,为国分忧。他总跟族人念叨,连为数不多的仆从也耳熟能详。这种良善之家,天子自不会亏待,族中的小辈们满六岁就全都接去洛阳稷学开蒙,十二岁入长安文武学宫继续教育。等成年以后,便可入仕,成为国家栋梁朝廷砥柱。可他没等到子侄荣耀门楣,文治武功的那一天。

这样的好人,是不该被我连累的。桑氏族灭震惊朝野,也是从那时起,我再也不敢贪恋丝毫善意,对我好的,我离得远远的,离得远远的……那天我从桑家猪圈的猪粪里爬出来,猩红的井水有恩人鲜血,我便那样脏着丑着,几乎把这辈子的泪都哭干了……

游荡,整日的游荡,然后认识了一群小乞丐,起初是堂邑夫在义庄捡到我的,那时候我已经快要死了,是他小心翼翼把我从破棺的干尸旁抱出来,像伺候将死的花草一样,把我救活了。他不居功,只说是我命不该绝,没医没药的,就靠着点水靠着点剩菜剩饭活下来,他万万没料到我还能活。他说他的那伙小哥们儿,都命薄,天一冷就冻死的,少吃一顿就饿死的,擦破点皮就发烧烧死的……好多好多……他说着说着就红了眼圈,哽咽得没法再说下去了。

那是冷的久了,寒毒入体,天一冷就挺不住了,要不是饿的久了,怎么可能少了一顿就活不了呢,若非长期羸弱,小伤小病的,谁会轻易丢了性命。他们不是命薄,是命苦。

桑大善人说的对,百姓太苦了,太苦了。

当年唐帝不肯回归,抛弃故土,不管北地百姓死活,甚至不愿伸出援手,只留下一个破烂不堪的国度,让他们自生自灭。接下来的几任帝王,也都沿袭对北政策,唯独我父皇想有所改变,却最终腰斩身死,最终李氏连个嫡系男嗣血脉都没留下,焉知不是天意。

政变后,赵氏找了一个旁了不知多少支的幼子登基,大张旗鼓的实行新政,然而真挚的北汉却再度希望落空,迎来了南唐更加绝决的铁血边关政策,彻底断了念想,一丝迎唐北归的希望也没了。北国的臣民,在南唐的纸醉金迷中,彻底被抛弃了。

心有余悸,桑家的事我久久不能释怀,我偷着离开堂邑夫好几次,可是每次晕死醒来,都会发现我又被唐邑夫捡了回来。大乱战以后,中原十室九空,北汉建立已经历时四十几年,国力渐强,可像这样的破房子还有很多,我可以落脚的地方不少,后来我不再需要四处游荡,只安全起见频繁换着落脚点,堂邑夫会在我时常落脚的几处地方都藏一些他努力积攒下来的干粮,有时招来老鼠偷家,他也会生着怒气爆着粗口,用老鼠打牙祭。

后来我们一起寻找荒野的财富——无人打理的果园有什么样的果子,什么时节采摘,荒地里萝卜青菜已经天然繁衍了无数代,长势如同野菜,最粗的萝卜只有手指那么粗,可配上荒山几十年无人踏足的山庄存过腌菜的地窖的石壁上刮下来盐巴,腌制以后能吃上许久。只是曾被屠城烧杀殆尽的荒城,断壁残垣里骷髅森森,总是吓人得很,若非必要,我们也不常去。

就这样过了许久,要杀我的那些人大抵终于倦了,或者觉着我一定死了,总之他们再也没有出现过。

疾病总是如影随形,救济的时候我们这些人总会被遗漏,瘟疫四起,我们稍有虚弱就会被第一时间清理,死人堆里躺久了,好像心中再也没什么可以恐惧得了。我那时候就想,习惯了也好,到了地狱,就如还在人间一样,不知道自己死了,不就和活着一样吗?我不怕死,却永远对生偏执。

义庄都满了,死去的人来不要急处理,官府的意思是把尸体和将死之人一并焚了,堂邑夫哭着祈祷,希望可以赶紧咽气。

那个时候师父就像谪仙一样出现……

瘟病过后,堂邑夫不知哪天起就尊称我为老大,对我唯命是从。我想拜入师父的鬼门,堂邑夫二话不说,跟着我就走。他那样坚定。

啊,真是好多年了啊,身边的人来来去去,停停留留,聚聚散散,只有他总跟着我,陪着我,就算我死了,他也是主持完我的葬仪,扶着我棺椁一同进入地宫。又给棺椁里的我讲不知多久我们的故事,才慢慢的沉沉的睡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