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叶凡刚好 25 岁,正值青春年华,却已与涟漪分别了整整五年。在这漫长的时光里,涟漪的身影在他心中从未彻底消逝,然而那曾经美好的记忆却如同被岁月侵蚀的画卷,渐渐地变得模糊不清。
叶凡深知,时间是无情的刽子手,它悄无声息地磨灭着过往的清晰轮廓。尽管内心深处仍留存着对涟漪的牵挂与思念,但那些曾经无比鲜活的细节,如今却只能在记忆的角落里若隐若现。
每次当叶凡路过家门口,看到那家熟悉的连锁幼儿园的招牌时,往昔的种种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总会想起与涟漪在一起的温馨瞬间,那或许是两人并肩走过幼儿园门口时,对未来孩子的美好憧憬;又或许是看着小朋友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彼此许下相伴一生的誓言。
然而,在他的回忆中,剩下更多的也是在饺子馆“小黑屋”里激烈吵架的情景。那是一个狭窄而昏暗的空间,充斥着愤怒与争执的气息。两人声嘶力竭地指责对方,互不相让,仿佛那一刻,所有的温情都被抛诸脑后。饺子馆里喧闹的人声、热气腾腾的饺子香气,都无法掩盖这场激烈争吵所带来的伤痛。
在这些年漫长的时光里,叶凡总是会习惯性地骑着那辆略显陈旧的自行车,晃晃悠悠地前往那些承载着无数回忆的老地方。他怀着复杂而又难以言喻的心情,远远地观望着那间位于街角儿的饺子馆。
那间饺子馆,对于叶凡而言,仿佛是一座充满神秘魔力的城堡。屋里总是弥漫着让人陶醉的清香味道,那是饺子刚刚出锅时散发的诱人香气,混合着店内独特的烟火气息。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尽管那香气无数次撩动着叶凡的心弦,却从未让他能够如愿以偿地吃上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
如今,时光的车轮无情地转动着,那间曾经充满温馨与期待的饺子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那曾经敞开怀抱迎接食客的门窗,如今被一排排简单抹了水泥的砖头严严实实地封住。那冰冷的砖头,仿佛一道无情的屏障,隔断了过去与现在,也阻断了叶凡内心深处的一丝眷恋。
而门窗的对面,曾经熟悉的景象也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内海市的临时火车站。这里人来人往,喧嚣嘈杂,行色匆匆的人们带着各自的梦想和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短暂停留又匆匆离去。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的变迁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老旧的店铺被新的设施所取代,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但从文化传承的层面来讲,那些充满历史韵味和人情冷暖的老店的消逝,也让人不禁心生惋惜,它们曾经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如今却只能在人们的回忆中找寻。
叶凡望着眼前的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他明白,生活在不断前进,而那些美好的过去,只能被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涟漪家毫无征兆地搬走了,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叶凡唯一能够和她再次见面的途径就这样残酷地消失了。从叶凡家位于旅游街的店面到涟漪家的饺子馆,这看似不长的一趟路,却承载了太多叶凡的珍贵回忆。这条路依次经过了叶凡父母家、那个充满温馨回忆的小院儿,还有他们曾一起度过青春岁月的中学。
这条路,几乎像是一本生动的相册,囊括了叶凡的大部分少年时代。那些年里,他们一起在上学的路上嬉笑打闹,在小院儿里分享着彼此的小秘密,每一个场景都仿佛还在眼前。
他是那样深切地想念着涟漪,想念她的一颦一笑,想念他们曾经共度的美好时光。然而,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他没有任何办法,已经失去了全部与她联系的方法。她就仿佛一颗流星,在他的世界里短暂地划过,留下璀璨的光芒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已经很多年了。
叶凡喜欢她,这份喜欢是那样的真挚和热烈,他为这份感情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努力。他曾精心为她准备礼物,曾在她需要时第一时间出现,曾为了她努力改变自己。但无奈的是,她的心始终未曾为他敞开,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赢得她的芳心,他真的无计可施。
即便是在 2007 年,叶凡找到了与涟漪性格相似的樊丽丽,可最终也不过是把那段痛苦的历史重新演绎了一遍而已。感情的挫折让他身心俱疲,却又无可奈何。
时间如白驹过隙,过得飞快。如今,叶凡已经 25 岁了,他深知不能再一味地沉溺于过去的回忆和伤痛之中。从社会的角度来看,25 岁正是一个人逐渐走向成熟、承担责任的重要阶段。他应该挥别过去,勇敢地面对未来,为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前途着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积极向前,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叶凡明白,是时候放下过去的执念,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新的幸福和成功了。
从那个时候起,叶凡终于下定决心开始重新选择。他渴望寻觅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人,一个能够为他那颗漂泊已久的心带来安宁与平静的人。而在他的目光所及之处,那个人似乎应该是眼前正坐在他对面,专注且认真整理着采访稿的高雯。
高雯那一丝不苟的神情,那专注投入的姿态,让叶凡的内心泛起了层层涟漪。他仿佛看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可能,一种能够让他摆脱过去情感纠葛的希望。
然而,尽管叶凡已经明确了自己内心的方向,但是对于如何开始进行这件事,他却是一点头绪都没有。他在内心反复纠结,揣摩着高雯的心思,思考着自己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却始终找不到一个清晰的突破口。
直到有一天,在看似平常的办公室里发生了这么一件事。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大家都在忙碌着自己手头的工作。突然,电脑系统出现了故障,导致所有人的工作都陷入了停滞。就在大家都感到焦虑和无奈的时候,高雯挺身而出,凭借着她出色的技术知识和冷静的应对能力,迅速解决了问题。那一刻,叶凡被高雯的智慧和勇敢深深打动,他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拉近彼此距离的契机。
“老娘不想干了!我不写了,看看这叶振东下期的杂志怎么发!”这犹如火山喷发般激烈而暴怒的语调,如同一道惊雷,骤然在安静的办公室中炸响,它来自一向稳重的徐华明。
伴随这声怒吼而来的,是几下对会议桌沉闷而沉重的重击声。“砰砰砰!”那声音仿若重锤,一下又一下地砸在叶凡的心上,让他的内心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叶凡瞪大了眼睛,满脸的惊愕与惶恐,他从未见过在向来平静有序的办公室里,有谁会爆发出如此巨大的火气。
在叶凡的印象中,办公室一直是个充满秩序和理性的地方,同事们之间即使有分歧,也大多是以平和的方式交流和解决。然而此刻,徐华明的愤怒仿佛打破了某种无形的规则,让整个空间都充满了紧张和压抑的气氛。
事出必有因,叶振东竟然已经整整三个月没有给员工发放工资了。这一状况使得员工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焦虑和不满的情绪在公司内部不断蔓延。
在此之前,叶凡的奶奶不幸由于肺癌与世长辞,这无疑给叶凡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奶奶的葬礼上,叶振东带着几个同事前来吊唁,这本是一番看似正常的人情往来。
然而,叶凡的爷爷叶振鹏却在这个时候告诉了叶凡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原来,这个叶振东实际上是家里的一个远房亲戚,而且小时候还有个绰号叫“冬瓜”。关于他,爷爷只神色凝重地给叶凡留下了这么一句话:“这个冬瓜不是什么好东西。”
爷爷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和厌恶,这让叶凡感到十分困惑和震惊。他不明白爷爷为何对叶振东有如此负面的评价,难道是曾经发生过什么不为人知的过往?或许在爷爷的记忆中,叶振东小时候就表现出了一些不良的品性和行为,让爷爷一直耿耿于怀。
正是因为爷爷那意味深长的这句话,让叶凡在内心深处敲响了警钟,他没有马上和叶振东认亲,而是选择默默地站在了徐华明这一边。
徐华明义愤填膺地号召武弋、李沫、高雯和叶凡一起罢工讨薪,她那坚定的眼神和激昂的话语充满了力量,让大家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按照徐华明精心策划的安排,第二天他们都决定不去上班,而是选择在内海劳动仲裁大厅集合。大家都深知,这是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迈出的勇敢一步。
叶凡因为住在大学里,校内打印和复印设施比较容易获取,所以被分配了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把所有的出勤记录都清晰地打印在 A4 纸上,作为关键的证据拿过去。
会面的时候,正当大家神情严肃地等待着仲裁的进一步进展,叶凡的手机忽然不合时宜地响起。那铃声在安静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突兀,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屏幕,心中一紧,他知道应该是叶振东打过来的。于是,叶凡匆匆离开人群,朝着一个偏僻的角落快步走去,以确保谈话不被他人干扰。
此时的徐华明正全神贯注地拿着那些精心准备的材料,与窗口接待人员紧张地交涉着。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坚决,试图让对方理解他们所遭受的不公待遇。然而,随着交流的深入,叶凡能清晰地看出她的表情从最初的激动,渐渐地发生了变化,慢慢地变成了失望的样子。
那失望仿佛是一层阴霾,逐渐笼罩在她的脸上。她原本紧握着材料的手也不自觉地松了些力气,肩膀也微微耷拉下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表情的变化反映出她内心的期望在与现实的碰撞中逐渐破碎,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叶凡在角落里一边接着电话,一边不时地望向徐华明,心中五味杂陈。他既为徐华明的遭遇感到难过,又对叶振东打来的电话充满了纠结和矛盾。
电话另一端的叶振东语气沉稳,显然早已料到了徐华明他们今天的“动作”。他不急不缓地跟叶凡提到了一块儿至关重要的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