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再有灾民过路将不会得到任何食物,村民会第一时间驱赶他们离开村子地界。不肯走就杀,杀几个杀怕了自然会走。
最麻烦的还是流寇和山贼,他们都是亡命之徒,每个手上都有人命,被官府通缉才跑去落草为寇。各村和他们打了几个来回双方各有损失,山贼也改变了策略集中力量发动突袭,灭了最边上的石家村。
石家村的惨状刺激了每个人的神经,各村族老第一次联合起来。众人坐下来开会一致决定,为了永绝后患必须灭了山上这伙畜生!各村都出了大量壮劳力,拿着镰刀扛着锄头铁锨,用五天时间冲上山把所有山贼全宰了。
虽然各村都损失了不少族人,好歹可以过几天安稳日子。然而时间刚进腊月,从灾民口中的到消息,南边起了叛乱拉起一大群人要攻进皇城杀皇帝。
各村族老再次聚集在一起,大家一致认为叛军是灭村的大祸!老百姓和叛军肯定是拼不过的,只能跑。跑也要有策略,每个村的情况不一样,很少有村子能全村一起跑。大家各自回村,自行想办法。
有的村子准备集体进城,东西都收拾好了却听说叛军会屠城。将官老爷的人头砍下来挂在城墙上,城中百姓要么加入要么死,加入也会被抢劫财物。考虑到城里的守卫数量,大概率拦不住叛军,进城很可能是死路!
他们并不知道朝廷会出兵平乱,守城官兵与叛军殊死对抗了五天,终于等来大将军的支援及时护住了城中百姓。事后再看,对于没被攻破的城市,进城是最好的活路。而南边那些被攻破的城池,百姓都糟了大难。
有的村子准备北上,只要跑在叛军前头就没事。有的村子准备上山,刚打下山贼的山寨,人藏在里面叛军着急北上攻打皇城,应该不会进山搜人。
无论怎样村子都必须做出抉择,不可能全村老少都活命。各村粮食储量不同,活命人数也不同,粮食不够吃总要有取舍。大家普遍认可女人和孩子要走,每家再走一个成年男丁,保证香火不断。族长和壮劳力也要走,灾后还要重建村子。
其余人都留在村里,包括大部分老人,和余粮不够体弱多病的成年人。叛军来袭,有的村子努力抵抗被屠戮殆尽,有的村子试图加入却被嫌弃太老也被杀了个干净。当劫后余生的村民们回到各自村子,见到村中惨状和祠堂前的大锅,无不哭天抢地悲痛万分。
当初各村进山的人数非常多,后来经过严寒、疾病、猛兽等多重磨难,剩下的人越来越少,粮食反而一直够吃。
丰穗听了许久对各村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找来找去却没见到刘家村人。“你们知道刘家村是怎么安排的么?有人见过他们么?”
众人皆摇头:“没见过,他们没去山上的寨子。”
隔壁村族长:“当初开会商讨去处,你们族长更倾向进城,说城里有族人。但是后来有消息说进城是死路,我就不知道他怎么安排了。”
进城?!对啊!怎么没想到呢!十几年前城里有户土财主,家里只有女儿没有儿子,来各个村招上门女婿。当时村长家的三儿子刚考了童生,被土财主相中要他入赘供他考功名。
那小子娶了土财主的女儿,婚后生了一堆娃娃。功名没考上却熬死了土财主和媳妇,成了当家的主人。这几年远近村子都羡慕刘家村城里有这门亲戚,村民想进城发展也有人帮衬。
对!进城!姐弟俩连夜进城。听说是皇太孙和郡主车架,郡守和守城将军带领百官出城迎接。丰穗开门见山要找刘三哥,财主家上门女婿吃绝户非常有名,郡守亲自为其带路。
城外刚经历大战,城墙上到处是战火的痕迹。粮食不够吃百姓饿的骨瘦如柴,路上非常萧条。敲开土财主家大门,姐弟俩终于见到熟悉的族人!
对方见到丰穗丰果,听说丰果是皇帝的孙子,丰穗封了郡主,一个个都惊掉了下巴特别不可思议!丰果原来不是丙子叔的血脉,明明是他媳妇亲生的,怎么可能是捡的?!
院子里只有少数几户村民,经过交谈得知,族长得到南边被屠城的消息,决定放弃集体进城的想法。族长把大家叫到一起,给大家指了几条路供大家自己抉择。他希望大家分开行动,尽可能多活一些族人,灾后大家再回到村里重新开始。
进城、上山、北上、留守,根据各家粮食储量选择两到三条路。族长不建议一家人全走一条路,万一是死路就家破人亡了。
选择上山的人最多,北上次之,进城最次。南边血淋淋的例子,进城很可能活不了。每家留下一两位年长体弱的人,他们跑不了又没得吃,决定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
上山的人没去寨子而是去深山中的猎户小屋。村民粮食多族长也在防着其他村子,一旦起冲突恐会遭到围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