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无畏者游戏(娱乐圈) > 第243章 问答模式

第243章 问答模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香港工作,为什么不在香港买房?房价只是一方面,聂成峰也不是买不起。最大问题是,他待了十二年,始终找不到归属感。融入的再好,也没办法把这里当家。

为什么不和父母一同住在北京?最初只是喜欢老洋房和老上海的氛围,后来会在上海定居,主要是聂成峰和父母住太近彼此会不自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父母对待聂成峰的态度非常客气,二老肉眼可见的紧张、讨好、不知所措,经常会尴尬冷场。

聂成峰和张光国分析过这个事,这和二老不善言辞的性格有关。二老其实非常希望聂成峰回家,每次都很高兴,得到消息早早开始忙活。父亲最夸张,别看老人不声不响,院子里常备一只活羊,就等儿子回来现杀现烤。而聂成峰回到家,家人们相处模式也是真的虐。

张光国猜测是聂成峰和草原上变化太大,二老感觉儿子非常陌生。他们只能从电视上了解,误把角色性格当成儿子性格。最有力的证据是二老会特意学电视里角色喜欢的食物,献宝一样做给聂成峰吃,而聂成峰其实并不喜欢。

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也挺简单,只要在一起住一段时间,二老就知道聂成峰到底是什么德性了。这回换聂成峰坚决不同意,形象高大正派挺好的,父母骄傲,自己也有面子。要是让二老知道自己那些臭毛病和生活能力低下的本质,太毁三观,丢不起那人。

聂成峰有太多事不方便让二老知道,比如真实的饮食情况,机械乏味的健身日常,杀青出戏时的精分状态,经常后半夜回家的辛苦劳累。想想还是光鲜亮丽的人设好看,人设背后的真实情况,多少有点见不得人,尤其不能让家人知道。

叶执脑子里的思绪不断,和丁俊说的却非常精简。

从赤峰到广东,签公司到成名,都是一句话带过。再讲讲哪年回来给父母买房子,略过起因。说因为喜好买了上海的房子,又因为工作需要,选在上海定居。还说自己在很多地方都有房产,现在都在挂牌出售,也不知道处理的怎么样了。

丁俊知道聂成峰很有资本,特意查过他遗嘱的捐献清单,当时就很不理解一个人买这么多房子有什么用?这次亲耳听到他轻描淡写提到这些,更清晰的意识到,大家住在同一个地球同一屋檐下,却不是同一世界的人。

丁俊很不喜欢这种距离感,自从进入这个墓园,丁俊有很强烈的感觉,面前的人是聂成峰,不是叶子木也不是什么叶执。这种感觉非常糟糕,让丁俊忍不住想多了解聂成峰的过往,这样也许有可能缩短彼此的距离,哪怕只是自己比所有人都更了解他的这份心理优越感。

于是丁俊开启了问答模式:“为什么买这么多房子?”

叶执:“张光国的主意,他说我的钱与其到处乱花,买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不如在剧组附近买房子。”

叶执:“既是不亏的投资,又能解决我住不了酒店的洁癖问题,过后房子还能租出去回收成本。除了我常住的几个大城市,其它房子都是普通二手三居室,价格不高,简单收拾一下就可以入住。我和团队有了吃住的地方,还能帮剧组节省一部分食宿开支,皆大欢喜。”

买房子是这么轻松的事吗?丁俊不是很懂。想到这次叶执的片酬,想在河间市内买房绰绰有余。如果换成聂成峰的片酬,又是二三线城市,好像确实很轻松。

丁俊:“你是内蒙人饮食习惯却很不内蒙,没看你买过家乡零食,也不喜欢喝奶,不是说离家久了都很怀念家乡的味道吗?”

叶执:“我喜欢吃肉啊,买过很多肉干,只是不喜欢牛奶腥味。奶制品没问题,特别喜欢奶豆腐和咸奶茶,可惜很多东西只有在当地吃味道最正宗,买到手里总感觉怪怪的。其实赤峰曾经划归到辽宁几年,我们除了蒙餐,饮食和方言都非常东北,喜欢吃咸口。”

叶执继续说:“小时候在草原上跟着父亲顿顿蒙餐,回家帮农就吃东北炖菜烀饼、酸菜饺子。我们那冬天也吃酸菜,过年吃火锅、杀猪菜、年糕。有一种饼夹肉叫对夹,夹的是熏猪肉。小时候最爱的小零食是咸菜疙瘩,等有机会带你去草原上玩几天,自然就了解了。”

丁俊知道叶执不吃酸和辣,甜也很淡,原来喜欢吃咸口?北方人确实普遍比较喜欢咸口,有些人对咸味的耐受度非常高,很多菜一点糖和辣都不放,纯咸鲜口。这些喜好在顾老板的饭桌上,从来没听叶子提过,相处这么久居然还有隐瞒。

丁俊:“内脏呢,肝肠肚肾肺都很好吃,你们那是有什么特殊讲究吗?”

叶执:“我们那不排斥吃内脏,羊杂汤、荞麦血肠都很受欢迎。我只是有自己的理由,你确定要听?”

叶执说的厌食理由一般很有画面感,丁俊犹豫了一下还是咬咬牙点头:“要听。”

叶执:“如果在体会到它们的美味之前,先亲眼看到它们从动物肚子里被掏出来鲜血淋漓的样子,大概就不会喜欢了吧。”

丁俊惊了:“掏出来?!”

叶执:“我家老爷子放牧、接生、兽医、屠宰、烧烤,全能!这在草原牧民中很普遍,顶多就是各家手艺好坏的区别。”

丁俊忍不住在心里吐槽,幸亏叶子对肉没有抵触情绪,不然更难伺候。

丁俊:“你说你有个弟弟?”

“话题跨度有点大啊。”叶执毫不避讳的讲起弟弟:“他比我小四岁,印象中一直挺乖。小时候我跟着父亲在草原放牧,他年龄小和母亲在家种田。后来我跑了,换成他跟着父亲放牧。他是个踏实稳重的人,我在外追求事业,他在家孝敬父母、娶妻生子、管理牧场。”

兄弟俩分工非常明确,聂成峰除了钱什么也找不上他,弟弟做了子女该做的所有事。弟弟非常崇拜聂成峰这个哥哥,说他撑起了整个家。在聂成峰看来,真正支撑这个家的是弟弟。

聂成峰经常会想,生孩子还是得生弟弟这种小孩。普通人有份普通收入,过普通日子,享普通的天伦之乐。像自己这种几年见不着人影,如果再挣不到钱,作为父母未免太可怜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