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掌中念雪 > 第6章 珠玉前盟(二)

第6章 珠玉前盟(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南衡手捧檀木书盘,欲将十数册典籍移交太子参阅,绛紫朝服之幅摆拂过书架阴翳,便如吉光片羽,带起零星几点浮尘。

书案后闭目端坐一人,着雪青縠纹大袖,腰玉带,加白玉簪冠。凤目狭长,眉飞入鬓,逆着窗外清透的雪光,姿容宛如天人。

书案一隅燃着瑞脑,案下摆着两个炭盆,而案前连篇累牍的文疏题本高逾丈厚,几乎将他高华的身姿埋没。

南衡暗叹一口气,将书盘就近搁在了方几上,正要拿裘衣替他遮盖,华益如淬凤目忽而睁开,抑制着疲惫对他道:“将典籍呈予本宫罢。”

南衡道“是”,复端起书盘,将里面的典籍一一列于储君面前。

华益随手翻了几本,见重要之处南衡均夹了页签,不由抬眸道:“南卿细致,替本宫分忧了。”

“谢殿下。”南衡辄要告退,他的衙署本在鹤云轩之侧,平日里进修文史、协理公务,不便多在鹤云轩搅扰。

“南音。”华益却叫住他的字,南衡一顿,揖礼道:“殿下还有何吩咐。”

“西南水田弊政连日困扰本宫,偏逢深冬雪季,松峪县县令上表秭河霜冻、侵及田亩,来年春汛必将淹没良田至颗粒无收。恳请朝廷颁布治水之策,轻徭减赋。另乡绅壕强招揽荫户、圈地自治,天灾人祸,非独松县一县,西南数郡民不聊生。”

“南音作何看待?”

南衡静静听完,言:“《礼》曰:三王之祭川,先河而后海,谓之务本。《易》曰:天一生水,不得则不济。是故治田同治水,水乃山林、菹泽、薪蒸之所出,关乎民生。臣以为,当速拟策治之焉。”

“少拿先人之智搪塞本宫。”华益的精神似乎恢复不少,将一本装裱工整的奏疏甩到南衡面前。南衡略看了一眼,见是父亲南钰所表,不过已积压近一月,在三司、御前打了个转,回到太子这鹤云轩,又迟迟不见落批。

果然闻华益道:“此乃大司空所书,然本宫想听听南音的对策。”

南衡心知肚明,父亲上书治水方略、田亩变法虽触及根本,然自古新政难施、变法艰阻,是故三司对此避之不及,天子更不愿接这个烫手山芋。奏疏丢到太子这里,萧华益似乎有所触动,然其政治浸淫多年,不得不顾及各方声音,所以他来问南衡,是否坚定南氏的政治立场。换言之,是臣服于天子权威,还是助力他这个羽翼未丰的储君。

“大司空是大司空,音是音。”南衡道,他没有用“父亲”,表明他在大齐皇室面前,只是臣子。“臣以为清除弊政讲求循序渐进,当务之急应当是遣人疏通河道,补偿田亩受创的佃农,抚恤散户。至于兴修水利、田策变革等,还当在迁出西南居民后逐步实施。”

华益听罢,半晌未做表态,似乎正在沉思。而后他道了些不相干的:“记得昔年卿与本宫同窗伴读,老师评价本宫的文章策论有锋锐之气,过刚易折,而南音则秉承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恰如其分。虽未有高下之分,然为人处世,华益不及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