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封不是遗书,反倒更像是日记。
日期是他们第二次见面后的不久。
“我本以为我们不会再相见了,可你在人群中认出了我。我想,这就是缘分吧。你笑起来真好看,每次读到你的来信,我就觉得连文字也是带着笑意的。
我们还能再见面吗?我想会的。战争就快结束了,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胜利的!如果那个时候我还活着,我真想再见见你。”
落款:冯清。
那是他和祁乐写信时用的名字。
祁乐记得,那时他说想再见见自己。
可后来,战争结束了,革命胜利了,她还没来得及去见他,就失去了与他的联系。她依旧不死心地写着、寄着,却再也没有收到一封回信。
算一算时间,那时,他大概已经进入了701。
这一封遗书,就是在他没有回音的那段时间里写的:
“祁乐同志,你的信我都收到了,很抱歉我没有作出任何回应。我不能告诉你我在做什么,但是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死了。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也请不要再寄信来了,日后,就忘记我吧……”
祁乐哭着哭着又笑了。
这个傻瓜,明明已经决定要用断绝联系的方式让她放下这段感情了,可到头来,依然留了遗书给自己。
叫她如何忘得掉呢?
再下一封,日期是八月二十一日。
那是冯忠南对祁乐擅作主张来701的埋怨:
“你为我来到这里,不值得!这不是玩笑!你真的明白这里的危险吗?!如果我死了,谁来保护你?你能保护好你自己吗?!
我是军人,保家卫国是我的责任,我必须留在这里。但你不一样,你可以有无数种选择,可以过不一样的人生!现在,你还有离开的机会。走吧,到安全的地方去,过你的生活。
祁乐同志,我最后一次郑重地告诉你,我们之间不可能。我没有办法许给你一生,我的生命不属于我自己!我知道你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能够为701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我还是怀着我仅剩的一点儿私心命令你,离开这里。
我求你了,离死亡远远的,平平安安过一辈子……”
再下一封,九月十三日。
这是陈望安来到701的日子。
此时冯忠南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祁乐一定会留在701,这是他无法改变的事实。于是,他在信里从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写起,回忆了全部的相识、相知、相爱与相依。
……
最后一封,信的结尾写到:
“我终究还是放不下你……我曾以为自己可以斩断一切儿女情长,却不想这份爱已经深入骨髓,难舍难弃。原谅我的自私,请永远也别忘了我,好吗?祁乐,我爱你。”
纸短情长,这份爱又岂能是几封书信写得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