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新年跟兰希前世国内过年流程基本上没啥区别,毕竟过春节这一习俗扶桑是学习大唐文化后才开始有的。都是年前大扫除,洗洗涮涮,除旧迎新。
整修房屋和大扫除之后,便开始布置新春装饰了,首先要在门前【立门松】,门松就是在松枝里插上三只高低错落的斜向切开的竹子,有招财之意,松枝里还会插梅花,最后用粗制的草绳绕几圈绑起来。
【立门松】是让年神不迷失或误坠,人们祈求年神能够在这里多停留一段时间,保佑家人健康长寿。
在门口立了门松后,还要在门上挂【注连绳】,【注连绳】是干燥的稻梗编制而成,上面挂着纸垂,是有着结界的作用,寓意阻拦妖魔鬼怪、守卫家门,有消灾祈福的意思。
神社四周、鸟居下方和御神木上都会有很多【注连绳】,也是起到结界保护和辟邪的作用。
最后就是要打年糕做【镜饼】了,【镜饼】是一种圆形的年糕,由大到小两个相叠放在一起,最上通常会再放个橘子。
兰希没放橘子放了桃子,最后把【镜饼】再放在一个叫【三方】的专用供奉祭品的器物上,然后摆在厨房或是客厅里,用来请年神祈祷家庭健康永恒、繁荣昌盛的。
做完这些还可以剪窗花来装饰屋子。
这些布置兰希都不熟悉,就交给玲子婆婆和已经康复了的美奈子来做,打年糕是由山口老伯和庆太来做。
她则带着小孩子们去厨房做好吃的,她老家年前都会做很多炸物,比如说甜豆馅的油炸糕、炸馓子、炸江米条、炸麻花、炸糖面的蜜三刀和开后笑,还有就是各种炸丸子,除了炸物还要蒸各种枣花馍、枣糕和发糕。
糖果也是少不了的,糖瓜、芝麻糖、米花糖、花生糖、沙琪玛等。
做吃的这几日,兰希把这帮孩子们指挥得团团转,但每个人都开心不得了。
这几天他们吃到以前从未吃过的美味点心和糖果,神社厨房里一直飘着各种甜蜜的香气久久没有散去。
兰希晚上还用红纸写了很多【福】字和春联,等着除夕早上贴,众人看了很惊奇,这里是没有春联和福字的,但大家对这些写满美好祝愿的红纸却十分喜爱,纷纷讨要,都想沾沾这份福气。
经过大家几天的忙碌,神社已经被布置得有模有样十分有过年的气氛了,到处是红色的装饰,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让人看着就喜庆开怀。
年前兰希给每个人都送了新衣和一些布料,在她的心里,过年就一定要穿漂亮的新衣服。
大家得了新衣也都十分开心感激,纷纷向兰希道谢并说了许多祝福的话。
随着这一年马上就要过去,到了年尾的最后一日除夕,兰希一大早就起床,带着穿着新衣服笑得嘴都合不上的孩子们把春联和福字贴好,随后便叫上大家一起去准备年夜饭了。
这里除夕夜要吃御节料理和荞麦面,御节料理原本是供奉神明的食物,后来因为新年头三天要【不炊饭、不食粥、不煎稞】,只能吃提前准备好的食物,御节料理在民间便流行起来了。
在兰希看来这御节料理就是一份超豪华的大份便当,尤其是这个时代物资匮乏,料理大多都是腌制小菜和生食,看着很没有食欲。
所以兰希从空间里拿了一大桌的硬菜,红烧肉、炖排骨、红烧鲤鱼、酱肘子、酱牛肉、卤猪蹄、油焖大虾、锅包肉、蒜苔炒肉、皮冻、烧鸡和一大盆家常凉菜,看得众人眼睛都直了,都是拼命的咽着口水。
等兰希一声令下“开饭!”后,众人两眼放光,吃得满嘴是油,恨不得多生几只手来夹菜,表现得十分夸张,更是直言就是大名也吃不上如此的美味珍肴,把兰希逗得直乐。
这里的环境与兰希现代国内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就兰希记忆里月见城主每天的食物也就是些海鲜干货、一条鱼、一小碟腌萝卜和白米饭,除了贵族食素平民才食肉的风俗外,也的确是物产匮乏的原因。
贵族与平民伙食的差距,大约就胜在甜食上了,而平民可能一辈子都没尝过糖的味道。
吃过年夜饭,兰希还给大家分了【年玉】,就是压岁钱,正常应该是长辈给晚辈的新年礼物,但兰希是神子,在这里地位最高,自然是她给。
除夕的午夜大家还一起吃了荞麦面和饺子,因为荞麦面容易咬断,所以有‘切断旧的一年的所有厄运’的含义,荞麦面细长也有长寿之意,也是为了应个景。
相比荞麦面兰希包的饺子更得大家喜爱。
第二天就是元日,所以除夕夜大家一起守岁,又看了日出迎接新年,最后一起郑重的进行了新年参拜,兰希还穿上了久违的巫女服带领大家完成了仪式。
正月十五的时候,兰希带着人把事先做好的各种灯笼挂起来,在烧掉门松和注连绳和新年装饰后又一起吃了红豆粥,这个年算是过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