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渊清偏头冲着舟宁歉意的笑了笑,但是对面的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神情专注,压根没注意到他表情。
他也转过头,沉下心来,在纸面上笔走龙蛇。
见二停笔,不再作答,台上的吏部主事轻咳一声,吸引了全场的注意。
她朝站在台下的周游点了点头,转身望向擂台中间的两人。
“两位可是准备好了?今日这场比试,台下的各位都是考官与见证者,你们的每几句话,都是衡量你们才能的标尺。”
“准备好了。”
晏渊清与舟宁几乎同时开口答道,两人对视一眼。
舟宁上前一步,走到擂台中间,深吸一口气,脑海中快速回放着老师在授课时强调的每一个细节,她调整了一下呼吸,开口道:
“对于水患,我认为要疏堵结合,重在预防。
首先,要加强河道的疏浚工作,特别是那些容易淤塞的河段,必须定期清理,确保水流顺畅。
其次,加强堤防建设,特别是那些低洼地带,不仅要加固现有堤防,还要在必要的地方新建堤坝,形成有效的防洪屏障。
此外,当水灾爆发时,要及时疏散民众,减少损失。灾后地方官服要组织各地建立救济避难向灾民提供食物、草药和临时住宅……”
舟宁的声音越讲越流畅,午后的阳光散落在她神采飞扬的脸上,似有流光溢彩,让人挪不开眼。
“说得好!”
周游十分捧场地带头鼓起掌来。
台上的吏部主事站起身,点头赞同道:
“皇女殿下的计划详尽又周全,既考虑到了防洪建设,又兼顾了灾后的救援,真正贯彻落实了‘以民为本,未雨绸缪’的治国理念,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吏部主事含笑地望着舟宁,在心中暗自点了点头,这天下,早晚都是要交到这些年轻人手里,大虞未来能有这样的皇女掌舵,实乃社稷之幸,百姓之福。
她轻轻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
“下面,我们来听听下一位选手的答案。”
她将晏渊清邀至台前,把场地留给他。
晏渊清步履从容地走上台前,朝台下的百姓们施了一礼,缓缓开口道:
“诸位今日在此,除却论及治国之策,更需深思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日常,惠及万民。
“首先,治理乃防洪之本。河流湖泊的健康,关乎整个流域的安全。
试想,农田之耕作,若只顾眼前收成,而不思灌溉排水、轮作休耕,来年田间是否必遭虫害、地力衰竭之困?”
台下的百姓们若有所思。
晏渊清继续说道:
“同理,治国亦是如此,在经济繁荣,风调雨顺之时,就要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也要严格管理河道采砂、排污等行为,保护水质,避免人为因素加剧洪涝灾害。”
“而关于灾后治理,我有两个想法,其一,是大兴土木。”
“什么?”
台下一片哗然,众人们纷纷面露疑惑,对这突如其来的“大兴土木”四字感到不解。
台上的吏部主事和舟宁也皱起眉毛。
灾后往往伴随着节衣缩食,百废待兴,而且重建家园多依赖于民众自发与少量官府资助,怎么还能如此折腾,这不是把百姓的命当儿戏吗?
“诸位莫急,听我细细道来。”
晏渊清轻轻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这第二条,便是‘哄抬粮价’。”
此言一出,会场内更是炸了锅。
“真是荒谬”
“这简直是在往百姓的伤口上撒盐!”
台下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就是就是,灾后粮食本就稀缺,哄抬粮价岂不是要让百们姓雪上加霜?”
“都说当官的心都狠,这还没等脱白挂绿当上官,就先想着从百姓的苦难中牟利,真是让人寒心!”
“就是,丧尽天良!这年轻后生怎可如此不顾民生疾苦!”
一个老妇人被气的浑身颤抖,她将手中的拐杖在地上重重一敲,还不解恨似的将拐杖高高举起,被一旁的周游安抚住。
台上的吏部主事也对晏渊清这看似荒谬的提议难以接受。
“你这是何意?灾后哄抬粮价,岂不是要让百姓雪上加霜,民不聊生吗?”
她厉声质问道。
晏渊清面色依旧未变,他理了理袖子上的褶皱,目光温和地望向众人:
“诸位稍安勿躁,请听我详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