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后宫·王莽传 > 第102章 人说你要篡汉哩

第102章 人说你要篡汉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别人却不似天子这般糊涂好骗,最先觉察出异样的,是长信宫中太后王政君。

原本未央宫中阉人侍婢皆是王政君派去的心腹,面上她虽不多过问,天子一举一动却尽在她掌握之中。可这些耳目却一夕之间齐齐失踪,甚至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再派去的人,兹一踏上未央殿前石阶,便被披甲兵卫持械拦下,连天子身影儿也未曾见着。

王政君料定此事与王莽有关,便叫白贤亲往千秋万岁殿前截住王莽,命他即刻去长信宫向太后交代。王莽却推军政繁忙、天子身边离不了人,公然不遵太后口谕,背手扬长而去。

姑侄两彼此心知肚明,以往太后手中权柄,全凭自家兄弟位居大司马、可调动宫中禁卫;如今侄儿王莽手握重兵却忤逆于她,她又有何人可为依靠?她一介妇人,领着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孱弱阉人、无知妇女,出得长信宫走不到百步,便有王莽手下死士抽刀拦路,她又奈何得了谁?

唯一有用之人,是每逢月初来太后宫中请安的昭仪班氏。

王政君说明情势后,班昭仪并不意外,也蹙眉忧叹,言自己亦多日未曾见到天子。她兄长光禄大夫班斿每日送奏箱入宫,王莽令其放下便走,到晚时再由羽林卫将批阅过的奏箱送出宫去。王政君闻言愈加忐忑,甚至担心天子是否平安。

“太后请宽心。”班昭仪慰道,“妾兄送奏时曾听闻天子于内殿言谈说笑、杯箸声响,君上应当无虞。”话虽如此,婆媳两却都忧形于色,四目交接愈发忐忑。

王政君眼珠一转,捕捉到一线生机:“如此说来,王莽并不提防你家兄弟,你与家里可互通消息?”

“太后英明。先前妾母封了诰命,每月有一日可进宫与妾相会,这些话皆由妾母带入宫来。”班昭仪便也想到了一条绕过王莽与天子沟通之法。

转眼到了夏至时节,未央宫中挂起桃符艾草,以驱邪避疫、祈求阴阳调和。王莽夜半将天子放倒后,便回到家中以麦饭、鲜鱼在父母、兄嫂灵前祭拜,天亮后又急忙赶回未央。

五月五这日邪祟横行,人们应遮蔽身体,以免恶气入侵,因而王莽破例为昏沉熟睡中的天子穿上中衣亵裤;天子昨夜酣快力竭,一时半刻不会醒来,是故无需捆缚手脚,只吩咐殿外值守的郎官严加看守即可。

今日官中放假,不兴朝会,王莽却有更要紧的事要办。前日绣衣使者来报,言渭水中有黄龙现身,是为祥瑞;刘向、刘歆父子以“五德终始”、“周公历法”推算,认为此乃天降符命,昭示着朝中有人“德比周公,宜称居摄”。

朝中三公,丞相扬雄仅一介儒生,御史大夫刘向不能自抬自举,还有何人能与周公相比?扬雄审时度势,便主动上书,请奏以大司马王莽为安汉公,加官宰衡,效法周公摄政。王莽自然不能当场领受,怎么也得“三辞三让”,于是面露惶恐,从千秋万岁殿奔逃而出。

适逢夏至节令,按礼制天子需率群臣往北郊行“方泽之祭”,几日前扬雄上奏此事,天子却复言“体虚乏力,不去。”昨日太学博士刘歆纠集一班夫子儒生,于宫门外静坐祈求,言祭祀乃社稷大事、不应荒废,请大司马执九锡、代天子行郊祭之礼。

王莽实非存心谦辞,只是郊祭来回总需一日,他怎敢擅离未央?于是他听从班斿建议,下令仪式从简,夏至当日只在宫城外设鼎,他领三公九卿拜祭天地,又广施粥米、角黍,代天子抚慰黎民。

未央殿外守卫们目送大司马魁梧身形远去,便如往常一样手撑佩刀、静静蹲守。不多时,却见远处走来一群衣着鲜亮、花枝招展的宫娥。为首的是昭仪班氏,她们手中端着笸箩,彼此嬉笑着登上殿前石阶。

“今日夏至,诸位将军为天子值守,不能回家祭祀,着实辛苦。”班昭仪柔婉道,“姑娘们闲来无事,做了些长命缕,为将军们避疫祈福。”于是婢子们从笸箩里取出由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编成的手绳,笑语盈盈说着吉祥话,纷纷往兵卫们手腕上系。

大司马有令,兵卫们自是不敢懈怠。可这群光棍儿平日里哪有机会同女子接触,青春貌美的佳人当前,衣袂飘香、眉目传情,一番美意怎好推拒。几名兵卫便都面红过耳,乖乖伸出手臂,低头任由婢子们摆弄手腕。有胆子大的女孩儿,红着脸主动问起他们姓名年岁,更是惹起无限潋滟。

班昭仪笑道:“君上仍未起?可容我进去,为君上也系上一条,避避邪祟?去去就来。”说着便侧身往殿里迈步。兵卫们虽觉不妥,却不好意思露出凶相阻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