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四方来食 > 第5章 5. 隔墙有……

第5章 5. 隔墙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回本部提交完材料,两人顺手领取了下一次出行的任务。

由于上回抽签时,何应悟的手气太差,这回谈嘉山用加了有转运迷信一说的碌柚叶洗手液足足洗了三遍手,这才下手抽签。

好在这次抽到的的任务地点还算中规中矩。

这一次,他们将前往蜀省桐垱镇,完成新城市的餐厅开荒任务。

根据距离的远近与开荒任务的难度,本部给出首次探索新城市的任务完成时限往往十分宽容。

但何应悟还是忙得焦头烂额。

他也是第一次来桐垱镇,照着评审员培训手册的开荒建议做足了功课,找了五六家店,却一家更比一家难吃。

难得谈嘉山没趁这个机会损他,见人垂头丧气很是没劲,竟然还破天荒地安慰了何应悟一番:“刚开始都是这样的,哪怕是很有经验的评审员,在新城市踩雷也是常有的事情。我们现在从头捋一遍你找店的流程,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何应悟依言掏出写得满满的笔记递给谈嘉山,出行前精挑细选的十家店里已经有半数被他打上了叉。

“出发前我先找了关于桐垱镇的一些网络素材,来源包括短视频平台、点评网站、网红vlog和网页搜索。”何应悟一家家把吹得天上有地下无的夸张帖子们从收藏夹里删除,忿忿道:“谁知道找出来的店没一家好吃!”

谈嘉山抬了抬眉毛,总算是知道症结出在了哪里。

“行业乱象确实是比较严重,这不完全是你的问题,”

把监察部门拿来当反面例子警醒评审员的海报在手机上调出,谈嘉山解释道:“市场部每天都会收到无数份的商家合作邮件,为了利益铤而走险夹带私货的员工不是没出现过。”

“现在餐饮行业的推广营销早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财大气粗的连锁餐厅,常常会找广告公司买下商圈内写字楼的灯箱、电梯框架等宣传点位,各大软件的开屏广告及置顶banner,再邀请明星作为代言人——明星效应联合铺天盖地的上刊率,资本会把他们推出的餐厅硬生生塞进用户眼球里。”

“只是大家也不是傻的,现在大家不怎么吃硬广告这一套了,于是花费更低的的‘软广’形式便也应运而生。”

“伪探店真推广、网红作品软性植入、素人冲量点评、搜索引擎及榜单位置明码出售……没有你想不到的,只有你付不起的。”

“这种营销方式极为隐蔽,与被直愣愣推到眼前的团购信息,消费者往往更相信由自己亲自检索后做出的‘功课’,因此商家们也越来越愿意在这种转化率极高的软广上投入。”

作为活韭菜典型样本的何应悟尴尬地挠挠头,他还真是把所有的雷都踩了个遍。

这种情况在他做狗仔时不知见过多少次,没想到跨了行业便忘了这一茬。

传统纸媒早就在智能手机与各类APP的狂轰滥炸下逐渐式微,在大浪淘沙中幸存下来的媒体们也纷纷转行做起了融媒体矩阵,大多往短视频、百家号与弹窗小广告的方向狂奔逃窜,且一路不复返。

而何应悟曾经的同学们,也大都选择了新媒体运营、编导、品牌公关等赛道。

早早看清就业形势的学弟学妹们,更是人手一本考公考研书籍,期待早早上岸、脱离新传专业苦海。

原本在何应悟看来,新闻报道是不分领域与高低的。

直到他正式成为一名狗仔。

狗仔队的日常工作多且无意义,比如场场不落地在机场蹲守艺人、趁明星伪装出行时来上一套五十连拍,或者混入剧组探班的团队中拍摄路透照片。

尽管这些不痛不痒的新闻,绝大多数是因为艺人及其背后的经纪公司与平台签订了供稿框架协议——其仅在名义上被叫作“爆料”,但说白了,经纪公司只是把狗仔当做炒作艺人日常通告的人形宣传屏罢了。

而真正能令读者兴奋的,当然只有满足人们窥私欲的爆料。

比如地下恋情的曝光、不轨行为的引爆、分手后的互呛和不甚体面的C位争夺战……

少数情况下,此类新闻是由狗仔们扛着长枪短跑在远处偷拍的,大多数情况下则是由在场当事人爆料或者业内人士爆料,总而言之出处都不算光彩。

若是狗仔的存在能成为制约公众人物的“民间监察队”般的存在,倒也还不至于被喷得这么体无完肤。

但业内人士都清楚,娱乐版面的主要收入来源,来自经纪公司们缴纳的“保护费”。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负面新闻的“免拍金牌”。

收了知情不报的封口费后,哪怕拍到艺人出轨、打人、出入违法场所、甚至是在大街上裸奔,也只能默契地装聋作哑。

而何应悟离开公司的契机,正是因为他所在的公司与某位合作艺人签了补充协议,要求狗仔们通过春秋笔法与拼接剪辑,为那位艺人的同咖位竞争对手“造”出一个黑热搜。

为此,公司开会研讨过后,甚至做出了将谣言的脏水往下三路泼的拉踩方案。

这一类操作屡见不鲜,操作起来也并不复杂。

无非是找一位素人的账号,发表些似是而非的爆料;再雇佣些营销号与水军将词条吵热,花钱把热搜固定在付费位置;最后再放出些借位或是去头掐尾的偷拍“证据”,好坐实当事人的罪恶事实。

毁掉一个人很容易,只要场面足够热闹就即可。

反正真相如何,除了遭受无妄之灾的当事人以外,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深究事实。

尚存良心的何应悟被恶心得够呛,不愿意助纣为虐的他在当月就提出了离职。

因此,好不容易拿到业内难得企业文化相对正派的《四方来食》杂志社实习机会,何应悟自然要尽心竭力学习,把通过试用期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

不过谈嘉山的建议倒是给了何应悟新的灵感。

在读书的时候,何应悟便听说过许多记者前辈为了获取一线珍稀素材,深入战地、黑工厂、传销场所等危险地区,以生命为代价潜伏;又或是全程跟拍采访对象十余年以上,只为产出一条优质的纪录片。

开发本地餐厅不至于付出这么多,只是这种田野调查的基本研究方法,同样也适用于眼下。

找到了调查思路的何应悟重振旗鼓,匆匆和谈嘉山打了个招呼,便兴冲冲跑了。

一顿饭菜的价格有高低,食材却不分贵贱。

因此,评审员们常常会把一座城市的菜市场当做最快了解当地美食的切入口。

何应悟拦了辆的士,一路直奔距离酒店最近的菜市场。

“小娃儿,你是外地人撒?”一上车,还没等何应悟进入采访模式,出租车司机便主动搭上了腔。

“是啊,来蜀省玩几天。”

“那你来我们桐垱镇算是来对咯!”

见乘客搭腔,本来就健谈的司机师傅更是立马来了劲头,滔滔不绝地介绍起了当地的美食:“来我们桐垱镇必须要吃火锅子牛肉和冷吃兔!辣到了就来上一碗富顺豆花,安逸得很!”

司机师傅给何应悟报了好几个地名,见对方老老实实记在备忘录里,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这几个地方是我们托儿车司机最喜欢去的店,别看环境一般般,那味道不知道比商场里面的要好吃多少噢!”

几天下来,凭着一张人畜无害、老少通吃的乖脸,和一腔谈嘉山都嫌他起得比鸡早的热情,何应悟从菜市场的商贩口里、公园棋局的围观人群中、下班族们下班后的聚集方向和被外卖员的电动车堵得水泄不通的巷子里,收获了满满几页的地道线索。

谈嘉山也没闲着——毕竟他本来是正儿八经干酒店管理和高级餐厅运营出身的,干这一行的天南地北跳槽更是常事。

他与几位打过交道的川菜店长搭上线后,成功套出了只有在桐垱镇土生土长的老饕们珍藏的店面。

双线并行、交叉对比,约莫花了一个星期,两人终于挑出了四五家找不出错处的餐厅。

其中,综合评分最高的是一家名为宏发饭店的餐厅。

桐垱镇的美食归属于川菜中的盐帮菜派系,它不仅沿袭了传统川菜善用辛辣、麻香调料的传统,更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菜品中香、辣、鲜的复合味道,而宏发饭店便是正宗盐帮菜里的佼佼者。

盐帮菜素有“一楼炒菜二楼香,三楼四楼全沾光”的本事,刚进饭店,带着小米辣味儿的滚烫热风便呼地全涌到门口,把刚拉开玻璃门的何应悟呛得连打了三四个喷嚏。

这饭店地方不算太大,烧着几个灶眼的厨房便占了一小半面积,只留了不到十张小桌给顾客。

好在何应悟他们到得早,来晚一步的食客们则通通被发配到屋子外头的塑料棚里等待投喂。

比手臂还长的炒勺与不断颠翻的单耳铁锅撞得哐哐响,食材快而不乱地沿着锅边滑进来。

烫足了锅气后,厨师们便拎着铁锅转个身,一勺一盘地将菜摇至打杂学徒们刚摆好的空碟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