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安点点头,脸有些泛红,一个冬天捂下来,他已经白了不少。
新买的锅开了第一顿火,菜都还没买,只下了一碗光头面,搁了一勺猪油,兴许是饿了,吃起来也是格外香的。
今儿元宵,逢年节街市夜里准许经营到子时,也没有宵禁。
除了七夕跟中秋,上元节便是最热闹的,夜里还有灯会,城内外的摊贩倾巢而出,太阳都还没落山,中大街跟城南十几条街道摊贩行人摩肩接蹱,城郊周边村子里的农户挑了自家编的筐子、泡的酸菜、腊肠腊肉之类的出来摆。
阿桃一面走一面看,常平安就紧紧跟在她身后,要被挤散开了了就小跑着又跟上去。
这会儿天也黑下来了,两人一起去观音桥看灯,河两边都牵起了绳子,绳上挂着五颜六色的灯笼,一盏盏看着格外稀奇。
过了观音桥往前走,就是顶有名的中大街,天一黑下来,那些舞龙灯的,耍杂耍的就围的已经扒不开头了,围的人时而拍掌时而惊呼,年纪不大的孩子抱着箩筐,声音喊的极为响亮,
“大爷大娘哥哥姐姐们,有钱的咱捧个钱场,有人的咱捧个人场——”
话音落就有人朝箩里头扔铜板,仔细看还有几枚碎银。
沿着街往前,还有坐在河边闭眼睛拉二胡的,各式各样新奇的东西都能瞧见。
这也是阿桃在这个时代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热闹浓烈的过节气氛,往常元宵节她是最忙的时候,府里也会点灯,为防走水,她几乎整夜都落不到觉睡,更遑论出门逛街赏灯了。
街上卖吃食的也不少,阿桃看到有卖糖葫芦的,倒是有些眼馋,不过如今正是勒紧裤腰带的时候,今儿那一方大采购也花了四两多银子,加上租房花出去十二两,这就是十六七两银,先前手头六十六两银,如今手头还余下不到五十两银子,除了摆摊要的成本花销,还得防备不时之需。
因此这糖葫芦虽价儿不高,她还是没买。
倒是常平安看出她眼里亮光,朝小贩要了两串,递了一串给阿桃,
“我自小也没吃过这玩意,咱们一起尝尝。”
阿桃笑着接了。
这种节日里头鱼龙混杂,年年都听说有丢孩子的,不光孩子,女人走着也容易被拉走,常平安身的高大,他在这街里头近乎能看到所有人的脑袋顶,阿桃跟在他边上倒没什么好怕的。
再往前是猜灯谜的,阿桃看的多,连猜了两三个,拿了不少彩头,都是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同常平安两人分了,又见天色不早,这才逆着人流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