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九零年代选美冠军 > 第71章 哈佛报道

第71章 哈佛报道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唐德凤倒无所谓钱的问题,她喜欢一家子热热闹闹。

关于注册的问题乔治张在录取通知书寄出的时候就告知过周海燕,如果考虑住校申请宿舍就要尽早。周海燕为此还特地了解了一下哈佛的宿舍,比较便宜的双人间一年3500美金不包括餐食费。此时人民币汇率1:5.5,平均下来一个月租金大概在人民币1600左右,此时国内居民收入年平均水平也不过2200。

算下来其实挺贵的,四年下来首都两套四合院。

可你说它贵吧,它又比外面租房便宜四成左右。

都怪这该死的汇率!

周海燕考虑再三的结果就是,她自己有房,没必要为了社交特意开一间宿舍,有这钱她能资助好几个贫困生!不该花的她一分钱也不想多花!但Meal plan还是很有必要买的,哈佛的食堂是自助餐形式,不限次数不限多少,只要不浪费既可。但购买的时候必须看清楚次数和日期,有些meal plan是周一到周五,有些是周末,方方面面都要仔细研究。

办理完注册手续后就算是哈佛大学今年的新生了,重中之重便是选课,钱多多就读的麻省艺院和哈佛大学都属于学分制,要求本科学满120个学分才能顺利毕业。那意味着每学期至少选8-10门课第二学期才不会太过紧张。

钱多多艺术学院的课相对好选一些,因为除了一些艺术理论、专业知识、镶嵌技术就是赏析课和美术实践课,总体来说动手的课程相当多,钱多多主课选的飞快,此基础上选修课就挑了素描和雕塑。

周海燕那边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哈佛的课太多了!有一万多节课!一万多!!!!很多科目她甚至闻所未闻,只能根据字面意义来猜。

好在选课前有两天的课程介绍,老师们会花十到十五分钟分享课程教什么,他对学生的要求又是什么,可以听完再决定要不要上这节课避免内容重复。周海燕挑了几个大类,听完心中有了一个模糊的轮廓。比较人性化的是,学校为她们外国学生安排了各专业的在读博士做顾问,每个人可以预约一个小时的聊天,顾问会帮忙整理删减课程表,顺便给出一点有用的个人意见。

经过几位大牛学长的热情推荐,周海燕终于订制好了属于自己的课表。

本专业与经济相关的课程她选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走向》以及《微观经济》《魔鬼经济学》最后一门课光听名字就很酷!经济都是和数字有关的,自然要选择数学类的课程,报一门高数就可以了,她有大学拿下注册会计师的打算。另外就是一些必修的写作课,她鸡贼的选择了华夏语写作。

周海燕:嘿嘿,都是为了修学分……

必修课之后就是第二外语,其实之前在首外的时候周海燕也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不算是完全的白纸,大手一挥选了法语。主要是法语和英语属于同一语系——印欧语系,在词汇和语法上有很多共同点,除了词性有公母,词组发音难,学起来不会太吃力。

选修课就是真正的看兴趣了,周海燕选了积极心理学和精英学。前者是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它开课的原因据说是为了防止大学生抑郁,产生厌学厌世情绪……总之就是大鸡汤一碗。后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倾于自我认知,诸如在商业行为中判定——我能给对方带来什么,对方能给我带来什么,我们各自有什么价值。

周海燕一共选了9门课,已经感觉到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周海燕只想大声嚎叫:啊啊啊!留子的苦日子来了!每天读不完的Reading!做不完的Paper!啊啊啊啊啊!

她开车去接钱多多放学,两个人都灰头土脸,一脸霜打茄子的悲惨模样。

钱多多:早知道需要上这么多课,当年我在华夏念书就该更努力点。

周海燕疯狂点头:姐妹!你完全说出了我的心声!

但钱多多的痛苦没持续太久,因为幸福是对比出来的,在她得知周海燕的选课内容后笑得和高原上的土拨鼠一样:“谁叫你们是Top3的名校!你就多学一点吧!活该!”

呜呜……老乡见老乡,互相插两刀。

周海燕同样选修了一门和美术相关的学科,服装设计。她的美术功底一般,想学这门学科的原因还是为了为以后的生意打基础,退一万步说,她学不出来……她能挖同学,挖老师嘛!芝士和盲灵同样都是力量!

所以,她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她们得买电脑!写Paper用得上!还要买一台相机!有的作业是需要配图的!打印机也要买!学校的打印机根本排不上队!还贵!

奖学金在正式注册后转到了周海燕和钱多多的账户上,钱多多有一万五的奖学金,她的学校属于公立,只要不住校几乎没有什么费用。周海燕这边加上校友会捐助的五千美金和学校发放的一万美金助学金总共有四万五,交完学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账户还剩一万。

刨去买相机和电脑的费用,所剩无几。

不是美元不经花,而是电子产品真的很贵。

开学正式上课以后就飞快进入了一股紧张气氛中,周海燕发现不仅仅是自己压力大,他们当地土著也压力也不小。

经济系的授课是小班制,一个班级就十几个人,上课想发言就直接坐在座位上说,有时候打断老师也是可以的,周海燕觉得这可能也是一种自由文化的表现吧。但更多时候还是教授根据喜好进行抽问,很多教授上课都会配一名助教,大多是大四修学分的学长或者是拿项目经费的研究生,他们的工作职责是为教授准备课件,以及记录同学的发言次数,积极情况。这些数据都会成为期末成绩的课堂表现的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