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没有琴。”
吴青霜走进教室指着讲台上那架古琴:“你去试试那张。”
那正是周海燕之前感兴趣的那一台,也不扭捏走过去放下书包,盘起头发就坐在了椅子上,先用手指拨了几个音符,笑容立刻显在了脸上,转过去看向众人:“老师,这琴谁的?卖吗?我想买!”
“……”
见没人回应,周海燕扭了扭脖子弹出了第一个音,真是一把好琴!
微笑很快敛去,她眉目之间似乎凝结出了一种煞气,指尖飞舞撞击在琴弦上,带出了类似利刃破空的虚空声。
音乐渐急渐缓,周海燕身体跟随着胳膊扭动,摸、挑、勾、踢!战鼓声和马蹄声、千里战场、万里浮尸、天子泣血、将军殒命,似乎一个人演奏出了千军万马的壮烈。
她的表情如此决然又坚硬,手下的动作慢了起来,食指挑着琴弦,随后一个转音,越来越密集的弹指,像是风声、像是雨声、像战鼓咚咚的敲击声。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目呲欲裂。
门口吃瓜的同学们情绪复杂的看向周海燕:我去,本来以为她要弹个《阳关三叠》没想到这货直接来了一首《秦王破阵曲》,现在古琴爱好者曲谱来源这么广泛吗?这《秦王破阵曲》不是才整理出来没多久吗?
“你学琴学了多久?”吴青霜问。
“小时候跟家里人学了一两年,今年才开始重新跟着老师学,学了两个月。”身后学生们嘴张得和灯泡一样大:“你只学了两个月?”
“对啊,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菜!”
“哈哈哈哈!”吴教授笑出声来,“你老师是谁啊?”
“唐清辉。”
“是她啊。”吴教授以前也带过唐清辉的乐理课,不过她毕业后没有继续深造,他还为她感到有点可惜,“你为什么把曲子中间那一段做了加快处理?而且……”
吴教授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找合适的形容词,“毫无欢腾庆祝之气,只有杀伐之心。”
“因为,我弹的不是太宗大宴军士的破阵曲,是黄巢之后为唐续命的破阵曲。”
吴教授来了兴趣:“何以这样说?”
周海燕:“我没有见过书中万邦来朝的盛唐,只见过列强还环伺的华夏。我一直在想若我早生四十年,亦该为国而战!”
“你今年多大?”
“18。”
“今年考大学吗?准备考哪儿?”
“我今年高二,准备考首都外语大学。”
“你不是首都人?”
“不是,我是A市的,来这边参加‘牛津杯’英语比赛。”
这下不仅是同学们震惊,就连吴教授都有着惊讶!感觉有点丢人,自己的学生居然和一个高中生较劲!!人家甚至都不是音乐特长生!人家是来参加英语比赛的!
吴教授有些遗憾,这是一个学古琴的好苗子啊!他刚才看了周海燕的演奏,虽然摇头晃脑基本仪态很差,但看得出这孩子对这首曲子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学生虽然各个拿出来技术都吊打她,但真挚的情感和领悟力并非每个人都有。
“你叫什么名字?”
“周海燕。”
吴教授把周海燕叫到办公室指出她一些基本功的问题,送了她一本琴谱还督促她多加练习,让她以后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要放弃古琴。
周海燕收了琴谱很高兴,掏出大哥大出记下吴教授的电话号码。
“……”
“吴老师,刚才我弹得那把琴是谁的?卖吗?”她真的难得遇见这种好看弹起来又顺手的古琴。虽然知道对方割爱的可能性很小,还是想鼓起勇气问一问。
“你想买听雪?”
哦,原来她喜欢的乐器不仅长得好看名字也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