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听了默默回屋子然后拨通了陆明家里的座机,她以为是什么不好的消息结果陆明张口就说京台想要买《燕燕传》的版权!
这已经不能称之为惊喜了,简直是赤果果的惊吓,反复问了三遍才确认这件事是真的!
周海燕对京台了解不多,因为后世网络太发达了,无论从综艺节目还是影视制作水平都打得传统媒体夹缝求生。但很肯定的是现在带着京字的媒体就代表着权威代表着收视,代表着妥妥的王牌水准。
更何况陆明说了京台那边上会已经通过了她那十万字的稿件,让她赶快把剩下的文章补齐交上去过稿,不然赶不上时间这个项目就被被毙。
“那过稿地址在哪儿啊?我明天发过去还来得及吗?”
“你写完了?”陆明在电话那头倒吸一口冷气。
“对啊!最近忙着古琴考级的事情,每天最多只能写6K,要不早该给你了,会不会有点晚?”
“……”什么虾仁猪心?人类的嘴巴怎么能说出这么冰冷的词语?
周海燕接下来又和陆明谈了《燕燕传》这本书的连载问题,她对稿费没有问题,但她很委婉的提出这一本完结后她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专心投入搞好学习,作为学生学习才是首要任务。
周海燕听到电话那边明显的卡顿了,忽然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陆老师,我们两也签份合同吧!”
“什么合同?”
“经纪人合同,我想请您当我的专属经纪人。”
周海燕说出这个话并不是没过脑子,她确实需要一个人帮助自己,最好自己只负责写作这一块其他什么都不管。而陆明无疑是她目前认识的人中最适合的,既有各种出版渠道还有一定社会地位,做人做事也都很让她放心。
陆明还不是很明白什么是经纪人,周海燕大概给他解释了一下经济人的作用和责任划分,总的来说就是最强奶妈外挂and交际管家。
陆明总算听明白了周海燕的意思,他没有直接拒绝,只是有些迟疑地说:“你也知道我的工作是在体制内……我们并不鼓励在工作中做其他事情。”
“可是……陆老师你有没有想过当初帮我介绍崇明出版社也不是您的分内工作啊?”
“那不一样,那是刚好朋友问起了,我顺便帮一个忙。”
“可是,难道我不算陆老师的朋友吗?陆老师,其实您可以这样理解。我给《少女》供稿这一方面您是我的伯乐,在出版方面您又再次帮了我大忙。我认为您做的这些事情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回报,不然我老麻烦您实在过意不去。”
“如果您觉得可以,那么从《燕燕传》开始无论是影视版权还是出版版权,我都委托您全权代理!我收到任何来源您的版权,都抽出30%作为酬劳。并且我以后的小说无论是否在《少女》上刊登都全部委托给您。”
电话那头又是长长的一阵沉默,周海燕几乎以为电话线路出了问题,忐忑地问了句:“陆老师?您在听吗?是觉得这个分成不够合理吗?”
“我在听。”陆明深吸一口气周海燕提出的这个酬劳不仅不合理,简直太不合理!作者辛辛苦苦写作,花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一本书也就只赚8%-12%的稿费。一本定价三元的书作者赚个三毛钱已经很不错,他怎么好意思在这上面再分走30%?资本家都没有那么狠的!
“15%,我愿意当你的经纪人。”
“陆老师,20%我们签合同!”
*
随着《芍药》这本书年后在市场上铺开,众多省市的华新书店都打来电话进行预定,崇明出版社的市场部简直电话声就没停过。
“辛主任!咱们上个礼拜不是说好了吗?B市这边再给我5000本?你别管我能不能卖出去,现在这本书火成啥样了你心里没数?”
“你发不了你倒是赶快印啊!是让你印又不是让你写,你墨迹个啥!”
辛勇这些日子都在印刷厂忙活,恰巧印刷环节的大型打印机坏了,技术员维修以后还要再测试一下才能投入生产。一来一回这时间就耽搁了,辛勇急得嘴角冒泡联系了其他印刷厂这才加班加点的把第三四批加印发了出去。
好不容易和同事们度过了最忙的阶段,晚上大家一起找了家烧烤店点了烤肉和大桶杂啤一起聚会放松。喝高了的辛勇拿大哥大打电话给陆明:“老陆啊!你可是我的财神爷!你知道吗?《芍药》爆仓了!”
随着第一版《芍药》一二三本各一万本的发行,很快市场上就传来断货的反馈。于是辛勇这边只能一边让责编和美工做四五六册的排版装帧,一边把订货单加班加点的送到印刷厂。
一本书做一万册已经是很好的水平了。十万册那都叫畅销书。但是《芍药》的优点是它是系列文,所以统计发行五万册实际上流向市场就有十五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