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捡到的夫君超会哄人 > 第3章 进京

第3章 进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姜闲晚上休息得早,翌日也就起了个大早。

等他穿衣洗漱吃过东西,带着云雁下楼出门,刘山已经套好马车,拿块饼坐在赶车的位置吃。

马车套了两匹马,多出的一匹自然是崔七的。

崔七坐在刘山身旁,裹着白布条的右手搁在膝头。依旧是一身劲装,背上背着个小包袱,长刀放在脚边,只斗笠不见了踪影。

如此一看,他和主仆三人的搭配非常相宜,完全就是一个保护主家的护卫形象,任谁来看都很难想到他只是临时搭一程车。

崔七原是靠着车厢闭目养神,大概是听到姜闲的脚步声,在姜闲走到近处时睁眼看过来,颔首表示问候。

姜闲回以微笑,又说:“崔兄不如和我一同坐车内,让我的小厮坐外头便好。”

崔七却拒绝道:“不必。进京尚有一日路程,姜公子行路疲惫,还是让他在车里照顾你。”

姜闲见他坚持,便不再多劝,被云雁掺扶着坐进马车中。

时间尚早,设卡检查的地方只有官兵守着,负责检查的官员还没有来。但着急走的人已经排起队,刘山将马车赶到队伍尾端停下。

姜闲倚着车里软枕,让云雁挂起车厢两侧窗帘,就着光看书。

云雁无聊地望着窗外发呆,偶尔探头出去看看,或是隔着小隔窗和刘山说几句闲话。

马车后方很快又跟上其他人,队列还在不断变长,两旁甚至有好些人来兜售茶水吃食。

等了足足一个时辰,前方终于有了不一样的动静。

云雁凑在窗边,高兴地低声说:“来啦来啦!那两个官人应该就是了吧,终于可以走了!”

姜闲从书本中抬起眼,目光穿窗而过,看见外面有一队腰间佩刀的兵围着两个骑马的中年人走过,不由得眉头微微一动。

那两个中年人只是文士打扮,没穿官服,不过看气度的确有别于普通百姓。

更有意思的,是那队兵。

一般老百姓分不清,看他们身穿类似号衣的统一衣物,腰间又都挂一样的刀,就认为是官兵。

然而姜闲能分辨出,那衣服不是差役也不是兵卒,估计是哪家权贵养来看家护院的家将。就不知道前头设卡的“官兵”,究竟是真的官兵,还是也是这种冒牌兵。

但不管怎么说,能在距离京城仅一日的地方设卡检查,哪怕官府没有参与此事,也是默认的态度。那行此事之人要么权势煊赫,要么极得圣宠,下面官员才如此放任。

马车缓缓动起来,姜闲便放下书,闭目养神。

刘山专心控着马,跟上不断前进的队伍。

检查的人来到之后,放行的速度不算慢,队伍一直在缩短。

只是,随着越来越接近前方,刘山的心跳就控制不住地加快。

他终于忍不住,偷偷看一眼旁边的崔七。

崔七身子跟着马车微微颠簸,面上平静得看不出表情,目光望着前方,却好似没有焦点,像是在发呆。

刘山暗暗吸口气,在心中祈祷顺利过关。

见那两个检查的人走来,刘山赶忙跳下车,躬身向两人问好,再递上一点碎银:“两位官人辛苦了,一点点茶钱,不成敬意。”

看在银子的份上,两个中年人面色还算缓和,上下打量刘山两眼,又仔细看看崔七,再转身向车后走去,一边问:“车里有什么人?”

他们都没过多关注崔七,刘山放下一半心,跟上去答道:“是工部姜侍郎的大公子,还有一个小厮。”

两人没再多说,只一人回给刘山一个眼神。

刘山看懂了,那一眼的意思是——工部侍郎罢了,也值得专门提起。

由此可见,这两人——确切地说是他们背后的人,有着完全不把四品官放在眼里的地位。

不过,刘山并不知道,在他说出“工部姜侍郎”五字之后,车前方的崔七回头往这边瞟了一眼。

刘山紧走几步,敲敲车门,赶在两个检查的人走到时打开。

姜闲已经坐正,对车外两人作揖。

那两人目光一落到姜闲脸上,顿时现出浓浓的惊艳之色。片刻后回过神,不约而同地对视一眼。

其中一人确认道:“姜侍郎家的大公子?”

姜闲微微颔首:“正是在下。”

两人再次交换一个眼色,才转眼去看旁边的云雁,又问:“车里没藏着人吧?”

刘山连忙应:“没有没有,绝对没有!”

云雁也把车内仅有的几个软枕抱起来,让那两人看得更清楚。

马车本就不大,两人扫过两眼就收回目光,示意刘山可以走了。

刘山一边道谢一边关门。

那两人正转身,有一人突道:“我看你们这车也没装多少东西,就用上两匹马。姜侍郎在工部,看来混得很不错嘛。”

刘山心里打个突,正犹豫着要不要说有一匹马是崔七的。

不过,那人似乎只是随口一提,都不等刘山回话就去看下一队人。

刘山暗暗吁口气,动作迅速地跑到车前坐好,催马往前走。

靠近京城的官道养护得好,马车走起来很顺畅。

刘山分出点心思,再次偷偷看一眼旁边的崔七。

崔七还是那么一副像是在发呆的出神模样。

刘山不禁在心里寻思——难道自己猜错了,崔七真是因为手受伤,才找顺路人搭个车?

不过崔七究竟是什么人他其实不关心,只是前面还有城门那道关。京城估计会查得仔细,希望到时查身份文书也别出问题才好。

一路顺利,中午都没停车,一行人直接在车上吃了点干粮应付。

下午约摸申正时分,马车来到京城城门外,排队进城。

云雁从车窗探出头去,仰望着高高的城楼,发出几声惊叹。

姜闲拉开车厢的小隔窗,对外头问:“崔兄进了城可有去处?你手不方便,我们直接送你过去。”

崔七侧头,目光穿过小隔窗,隐隐看到姜闲的脸:“我和朋友约在城西一家客栈。”

姜闲:“刘叔,一会儿先送崔兄过去,再去姜家。”

听见刘山应了声,他将小隔窗又拉上。

城门的队伍不算长,检查的城门官兵很快走过来。

刘山一边问好一边送上三个铜板,发现官兵身后跟着一个衣着不差的少年,犹豫一瞬,也送上两个铜板,再从怀中掏出文书递过给官兵。

这份文书上写得很详细,有主仆三人的身份和相貌,以及出行目的地和事由。

那官兵展开快速扫过,问:“车里是姜公子?”

刘山:“是的是的。”

官兵抬眼看向崔七:“他是小厮?和这上面写的可不一样。”

刘山没搭话,也看向崔七。

崔七一派淡定,用完好的左手摸出一份文书递上。

官兵狐疑地打量下他:“你们怎么不在一份文书里?”

崔七:“不是他们家里人。”

官兵接过他的文书看。

这个时候,如果刘山探头偷看,想必会惊掉眼珠子——不仅开具那份文书的地方,是和他们主仆一样的泽华县衙,甚至出行事由,写的都是“护送”。

官兵没有起疑,很快将两份文书分别还给刘山和崔七,再往车后走去。

姜闲在车里就听清了外头的对话,听见脚步声走来,示意云雁开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