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方案很细,我没办法顾到所有城市,就只拿了两个城市举例。
许耀全听完我的全部汇报后,点点头,说是可以让我先从这两个城市开始,就按照我的思路做一段时间,等做出效果了,他再考虑让我接手整个商业地产版块。
我自知这样是最好的做法,毕竟经过古代赵括纸上谈兵的惨痛案例之后,国人骨子里都带着小心谨慎,都是要先试水,才肯让你大操大办。
于是就这样,我被空降到了D市跟F市,掌管这两个片区的商业地产版块。
对于我的空降,原商业地产的项目负责人还有领导班子,自然是心有怨言的。因为我不仅年纪小,而且还是女性,许耀全也暂时没有公开我的身份,他们在背后会对我议论什么,可想而知。
但我既然决定接手了,就不会在意这样别人的言论,不管他们怎么想,事情总是要做的。
我跟片区的高层开了个会,简要说了一下我的想法。预料之中的,反对声、质疑声此起彼伏。
有人说文化节他们之前也搞过,但是收效甚微,最后钱花出去了,人流量也只是短暂地增加,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也有人说网红打卡地现在到处都是,大家来就是图个新鲜,拍完就走,甚至根本不会在商场里消费。
还有人说现在集团资金紧张,年初铺给他们的预算现在早就花得差不多了,实在是没有多的钱用来做宣传办活动了,只能搞一些小型的歌唱比赛之类的,吸引附近有小孩的居民参加,以维持商场的曝光度。
我对他们说的这些情况了然于心,因此听完并不慌张,因为我早就有了应对的办法。
其实说这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的问题,只要钱到位,一切都好办。
因为在付远舟公司待过,他们公司业务线条明晰,主要服务的客群也稳定,因此并不会花大笔的资金用于推广跟宣传,主要靠的就是底下业务员去拓展客户资源。
地产板块不同,除了必备的销售人员以外,相应的宣传营销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我之前搜集到的数据里,营销费用向来是地产版块的头号费用支出。
营销费用的预算也是跟项目的销售业绩挂钩。通常年初的时候就会立一个项目全年“军令状”,并对每个月的销售业绩指标做一个铺排。营销费用的预算就是在这个军令状的基础上乘以一个百分点,百分点通常在1%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全年销售额1亿的项目,全年营销费用至少能达到100万,有些地产公司愿意花大价钱做营销的,这个百分点会更高,有的甚至能达到10%。
我看过D市往年商业地产的营销数据,从商场招商引资的数量到产业园办公楼租金的收取情况,能看出这个地方的营销预算并不低,甚至达到了全国商业地产的预算支出的中等水平。
可是这还没到年底就开始哭穷了,很显然其中的油水早就进了某些人的口袋。
我看破不说破,没有在这些事上多做计较。
许耀全能派我过来,自然会全力支持我大干一番,所以资金预算这方面,我不用操心。
毕竟是他亲女儿,他也肯定希望我能成事,然后给他长脸的吧。
就这样,我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密计划以及铺排,成功将D市跟F市这两个地区的商场以及商业街盘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