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陈远山,周嫂给小乐做了鸡蛋羹,正一口一口的小心喂他。
“周嫂,你让他自己吃。”杜英娘疼爱孩子并不溺爱他,能让他自己做的都叫他自己做。
“这孩子,一眨眼就长大了,我们家周哥儿也是这样,喂着就长大了,你想喂他也不让。”周嫂真心疼爱这个孩子,小乐乖巧又懂事,真和她不知在哪里的儿子小时候一模一样。
“远山哥也托人四处询问,这会都没有周小哥哥的消息。”
“没有消息才是好消息,看我,又说起这些。”周嫂抹去眼角泪水,她当初想着能留下干活换口饭吃,没有亲眼见到儿子,哪怕是尸体,她是不会信儿子没了,她要活下去,才能见到儿子。
没想到陈远山夫妻俩每月还给了她一两银子,这下她过得更有奔头。
今日只剩周嫂和杜英娘俩人,杜英娘去刮虫蜡,周嫂喂完了小乐,又哄了他睡去,便去厨房揉面团。
杜英娘刮的蜡是蜡虫第二次产的,颜色暗淡杂质也多,陈远山本来是要丢弃,杜英娘舍不得,加上一点第一批蜡竟也燃的起来。
这些卖不出去的可以自己用,她收拾完就听见周嫂喊她吃面条了。
“周嫂,这是你做的?”杜英娘还没吃过面条,都是用面团做的,面片有大有小,这面条像是仙人的法术所变,大小一模一样,入口爽滑劲道,碗里还卧着一个山鸡蛋。
“那大户人家不缺吃穿,整日吃的都是些精细,我也只看了皮毛,那大厨才厉害,能把瓜雕出花,把豆腐做成肉味。”
周嫂这一手也只有在这里才能施展几分,原先的家徒四壁,每日野菜窝窝头能吃饱都是幸事。
“我与远山哥也没见过世面,你不来还不知道一团面还能变这样。”
周嫂的到来,让陈远山和杜英娘的生活大变样,连不怎么会说话的小乐一听说开饭了,也摇摇晃晃往厨房冲。
她们这边吃完,陈远山挑着篮子一脸喜气的回来了:“英娘,你猜猜今日这虫蜡卖了多少银子?”
“你吃了没?锅里只剩小半碗面条了,原先以为你没这么早回来,周嫂不敢煮太多。”杜英娘帮陈远山把篮框放下,抽出怀中手帕帮他擦汗。
“都卖光了?你还买了米面?”
“那虫蜡品相极好,几个蜡店老板争着买,一篮就卖了十两银子。”陈远山掏出怀里的二十两,笑得合不拢嘴。
“二十两!”有想过能卖银子,没想到能卖这么多,杜英娘转头回望后院还有十几篮虫蜡,巨大的喜悦叫她怔住。
“那钱掌柜还定了十筐,明日派车过来载。”陈远山高兴得要不是顾忌周嫂就在屋里,只想抱起杜英娘转几圈。
“老爷快来吃口面,这是我刚煮的。”周嫂一听陈远山回来,便点火煮面。
“对,这是周嫂新做的,和面片汤不一样的滋味,你先吃。”
陈远山现在给他一个野菜窝窝头他都能吃出山珍海味,何况这碗滴了猪油的面条,香得他一口气吃了两大碗。
“这虫蜡真的好值钱!”
“夫人老爷不知,这蜡烛有些会雕花的还能卖得更贵。”周嫂收拾起碗筷边说道:“这富贵人家讲究排面,这白蜡还得画个字描朵花,一下就好贵了不知多少。”
“那倒是,我们是没那个本事,只有养好虫子,多下着虫卵,明年这后院的林子要再栽上十几棵。”陈远山慢慢和杜英娘说着,养出的虫蜡收成卖了高价,他买了半扇猪肉便去找杜同,要先还上他这二十两。
杜同和拄着拐的姚娘子坚决不收,说他们刚有买卖,得留着做本钱,陈远山没办法,只得拿回银子,不过那半扇猪肉说什么也不拿回来,还是齐氏开口,一人一半。
“对了,周嫂,这是买的猪肉和送的猪板油,你看能做些什么。”陈远山把篮子里的东西取出来,还有杜同那里拿回来的一盒糕点。
“英娘,这是干娘给你和孩子吃的。”
“我们倒没有什么让干娘享用的,连她脚伤也无法近身伺候。”杜英娘一说起这个就满心愧疚。
“干娘也知道那时小乐还小,日后我们多去走动就是了,快尝尝,有你喜欢的桂花糕。”陈远山轻拥一下妻子,打开糕点盒。
一个小身影跌跌撞撞的走来:“爹爹,糕糕!”
“你这小馋猫,一听有吃的就醒了。”陈远山抱起儿子,笑着塞给他一块山楂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