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就像是多年未见的知己一般,相互吹捧了一段,马上就称兄道弟。
很快,寒期起也从这个小兄弟口中套出了他最想知道的事——
这小儿子说,他们家发迹,要感谢一个姑娘。
那姑娘特别喜欢吃浍鱼,也喜欢研究浍鱼做法。
他们家的酒楼本身浍鱼就是一个特色菜,只是菜品不够惊艳。那姑娘来吃了几次,就跟着酒楼老板提建议,建议他们出一桌全鱼宴。
那姑娘也把自己研究的浍鱼做法交给了酒楼老板。
后来酒楼靠着这全鱼宴火了,酒楼老板也为了感谢这姑娘,承诺这姑娘来这里吃鱼都是免费,而且还要给些银钱那姑娘,当做报酬。
可那姑娘根本就不缺钱,只说以后会经常来吃鱼。
说到这,那店小二叹了一口气:“后来那姑娘家就遭了难。”
寒期起立即打起精神:“遭难?!”
那店小二道:“具体是因为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就知道那姑娘家一夜之间,家里人全没了。那姑娘家可是当时当地一个商贾巨富啊,家财万贯!”
“那姑娘叫什么你知道吗?”寒期起连忙问。
店小二到此有些警觉:“你问这些做什么?”
寒期起当即道:“我们这些跑南往北的生意人,多少都知道点。这姑娘既然对你们有恩,我若知道名字,日后走哪做生意也可以帮你们留意着不是?”
这孩子单纯,听寒期起这么一说,当即道:“这好啊!我爹爹还曾经因为那姑娘家遭了难,生了一场大病呢!你若是找到那姑娘,一定要回来告诉我们!那姑娘的名字,叫……柳夏!”
寒期起敛起眼眸:“柳家当时的院子还在吗?”
店小二点头:“在的,不过一夜之间人全没了,说什么都有。基本上都说那宅子有鬼,后来那宅子就空了,到现在也没人住进去。”
眼看接近饭点,店小二就要去忙了。
寒期起缓步走在街上,寻思这事——
柳夏曾经是商贾巨富的女儿,一夜之间,家里人都消失了。
他们都说柳宅有鬼,那么柳宅在沁春城一定很好找。
果然寒期起随便找个老人打听,就找到了柳宅。
柳宅占地面积极广,从它一眼望不到头的围墙就知道当年这里盛极一时的模样。只是现在这地方杂草丛生,门楣老旧,就连上面柳府的木牌都被腐蚀掉了一半。
寒期起找了个偏僻的小巷,一跃而上,翻进了柳宅。
柳宅外面破旧,里面更是萧条地不像话,杂草长得比人都高,而且特别旺盛。
南境本就湿热,杂草丛生的地方里面全是蝇虫,好不厌烦。
寒期起努力拨开杂草想要往柳园更深的地方去,不曾想脚下被什么东西绊倒,整个人摔进杂草里。
寒期起骂着娘爬起来,回身发觉脚下竟然是一副白骨!当即吓得滚了好几圈,把这一圈杂草全部都滚平了。
这些杂草间,隐约透出白色的东西。
难不成……
寒期起当即爬起来,从身上摸出匕首,挖脚下土。
只是随便刨两下,他就看见里面无数白骨。
寒期起倒吸一口气。
那怪这里的杂草这么旺盛,这些草都是以人肉为养料,又是在南境这种多雨潮湿的地方,尸体腐烂极快。
寒期起把匕首擦干净,插回靴子里,站起身。
他深吸了一口气,又翻墙而出。头也不回地往沁春城的刺史府去。
寒期起报了案。
纵尚高升以后,接替纵尚的是青州长史郑昌。
郑昌是去岁北寰言回许都以后肃清南境官场以后留下来的为数不多考核优异的官员。
这人快五十的年纪,官位到刺史已经是个头。
这个岁数还在官场上如此清廉,可见此人心中正气浩然。
刺史府接到寒期起报案,郑昌立即带着黄海等人往柳府去。
随便一铲子,就能铲出白骨来,这让郑昌吓了一跳。郑昌立即让黄海把刺史府的所有差役都给拉过来,挖掘白骨。
整个刺史府里差役总共不过二十多号人,他们全都来挖,挖了半日,每下一个锄头,就能挖出来一块骨头。
这柳府下面埋着的枯骨看起来数量不小。
郑昌看着这么多白骨,心中胆寒,觉得这案子重大,当即修书一封给南境节度使裴渊,请求他支援一些兵来沁春城柳府挖掘尸骨。
裴渊接到信后,点了五百兵给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