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就算是砖石结构的建筑物,该倒塌的时候,也还是会倒塌的。那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呢。
这样一想,黎芝倒是不感觉住在这里有多么危险了。
这么容易想开,或许是因为黎芝天性乐观吧?
不过,这里还真偏僻荒凉啊。
黎芝心想,如果自己不骑马,而是独自出去走走的话,恐怕都没有办法靠自己的力量找回家吧?
荒凉的地方,会让人缺乏安全感的。
余庆才出去不到一盏茶的时间而已……独自待在这里的黎芝,居然就已经感到有些不安了。
或许可以……去找叫做“小黑”的猫,和叫做“阿黄”的狗玩玩?由于寂寞和不安的原因,黎芝的脑子里甚至闪过这样的念头。
但黎芝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
还是算了吧。
(和猫狗玩的话,不但不能放松心情,而且过程本身就会形成我的“压力源”了啊……)
她真的很害怕接近各种动物。
除非是鱼类这种可以养在水缸、水池里的动物。
其次是鸟类,关在笼子里的动物,也多少让黎芝有些安全感。
至于马和牛羊,虽然多少也有些害怕,但毕竟是草食动物,不用太担心突然被它们攻击。
也许,以后的黎芝就可以跟猫狗好好相处了吧?
但现阶段的话,和猫狗一起玩,对黎芝来说是不可能的任务。
黎芝无聊地缩在草屋里,从窗户观察着猫狗。
它们都懒洋洋地在房屋边上“巡视”,看起来一点也不慌张害怕。
(真是的,连猫狗都比我勇敢多了诶……)
说起来,这里为什么连个院子都没有啊?
在京城的话,除了商铺与饭庄,没有院子的房屋还真的没见过呢。
而“辉山”的房子,竟然就这么直接暴露在草甸子上,不觉得怪怪的吗?
黎芝的心里抱有一系列的疑问,但没有人可以替她解答。毕竟,黎芝连能回答她问题的人都找不到。
自己一个人,待在这种地方还真是无聊……
(说起来,“无聊”和“害怕”这两种近乎互斥的情绪,到底为什么,能在这里同时产生的啊?)
“妈妈”就是这样生活的吗?
在短时间内,黎芝很好奇牧民的生活方式,但她很快就放弃想这个问题了。
毕竟,可预见的短期未来里,黎芝将不得不一直住在这种地方。
到时候,就算不想知道牧民是如何生活的,恐怕也很不可能吧。
这种以后自然会知道的事情,就先不浪费精神去胡思乱想了。
草屋也姑且算是调查完毕了吧……现在真是无聊又烦躁啊。
等余庆回家,应该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那么,现在做什么好呢?
只想了不到半盏茶的时间,黎芝就做出了决定。
趁空闲的时间还有很多,现在来给“那个人”写信吧?
多亏黎芝曾经是个豪富人家的大小姐的缘故,即使来到了草原,她也带着自己曾经拥有的那些物品。
真是值得庆幸,原本“收养”黎芝的那一家人,还不至于苛刻到,在放弃她的时候,强迫她“净身出户”的程度。
虽然,黎芝跟自己的养父养母一家,关系并不算是非常好的;但是,想到这种事情,黎芝觉得还是应该感激他们的慷慨吧。
黎芝并不讨厌他们。
因此,才会在与那家人近乎断绝联系的情况下,也没有放弃自己一直使用的姓名。
物欲很低的黎芝,其实并不是很怀念过去绫罗绸缎、山珍海味的奢侈生活。
对她来说,只要衣服舒适贴身、食物营养卫生就足够了。
除此之外的附加享受,在黎芝看来,基本都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但是,有些作为大小姐才能拥有的东西,对黎芝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比如说,现在被黎芝作为行李、一起带来的“西洋纸”做成的本子与信纸;以及“西洋笔”“墨水瓶”“橡皮”等等用于书写的文具。
这些东西,不仅仅昂贵,而且对黎芝来说,十分重要。
因为,拥有这些西洋传来的纸笔,黎芝才能方便地进行书写。
毛笔与传统纸张,书写效率是非常低的。
用来书写的话,总觉得更像是一种“爱好”或“艺术形式”。
因为书写效率太低了,黎芝基本上都不会使用它们来记录什么想记录的事情。
在学校里,使用毛笔与传统纸张来书写的行为,也确实是一种名为“书法”的艺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