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落难,贵府没有落井下石,我心中甚是感激。如今水落石出,谋逆案与我徐家无关,我夫君也将恢复官职,两家亦未交恶,我实在想不通夫人为何在这时提出退婚,还试图败坏我女儿的名声!”
安国公夫人讪讪。方才她口不择言,下意识嘀咕了几句外头的流言蜚语,这才引发争吵。
可不管那些谣言是真是假,终究有损闺中女子的名声,不怪她心有芥蒂。
“这......徐夫人言重了。”
“我相信宁儿不会做出私会外男之事,也知其品性,虽身为女子却有一颗不输于男子的坚韧之心,否则我也不会相中她,只是......我身为安国公府的主母,不得不多考虑几分。”
“如今咱们两家还是坐下来好好商议,如何尽可能妥善地解决此事,有什么要求徐夫人尽管提。”
徐夫人气得牙痒痒,坊间流传的谣言她略有耳闻,无非是说徐家大小姐为了营救其父兄东北西走、抛头露面,更是不惜利用美色深夜于诏狱外私会外男。
可但凡听信谣言的人多用脑袋想想,都在诏狱外了,自然是去探狱的,怎会有私会一说?
这种理由竟也敢拿到她面前。
徐夫人重重放下茶盏,不禁嗤笑:“哦,我倒不知诏狱外什么时候成了私会的场所,安国公夫人也太容易相信了吧。”语气极尽嘲讽。
安国公夫人被怼得哑口无言。这流言看似有模有样,实则漏洞百出,她掌管国公府内务多年怎会连这等把戏都瞧不出。说白了,这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的原因还得从几日前儿子找她商谈后说起。
当初她为陆廷轩挑选妻子时,首先考量的是性格,其次是才能,最后才是家世。永安郡主家世显赫,但性子一点儿也不稳重,绝非最佳人选。
即便后来太后有意说亲,她也选择装糊涂拒绝。
可自从那日陆廷轩同她分析后,她沉默良久,越想越觉得有几分道理。
今时不同往日,徐望泞再好,其背后的徐家已见颓势,日后陆廷轩入朝为官,少不了需要上下打点,倘若有个实力雄厚的妻族能在背后帮衬一二,于仕途而言事半功倍。
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人啊,还是得向利而行。
既然儿子都这么说了,她这个做母亲的哪儿还有不同意之理。比起一个好拿捏却没有助益的未来儿媳,还是儿子的将来更为重要,明眼人都知道该如何抉择。
是以今日遇见,安国公夫人便想着提前与徐家通个气,两家和平解除婚约,完全忘记陆廷轩的叮嘱。
原本陆廷轩打算等抓到徐望泞与裴俭“私通的证据”后,借机以对方过错为由提出退婚,况且还有之前命人散播的谣言作铺垫,可谓是双重保险。
但陆廷轩并未向安国公夫人透露他的计划,只说了要退婚,说了一长串“大道理”,再者就是要等他通知时机。
怎料安国公夫人心忧亲儿,早忘了当时答应了什么,急切地要将儿子交代的事情办妥。
见安国公夫人吃瘪,徐夫人冷笑:“别以为贵府仗着权势就可以欺负我的女儿,凡是都要掂量掂量,我徐家虽不及安国公府家大业大,但也是上京城有头有脸的人家,绝不是吃素的。”
“仅凭莫须有的谣言就想将过错赖到我女儿头上,我告诉你,想都别想!谁知道是不是你那宝贝儿子的问题。”
“若贵府是以这个原因退婚,我徐家绝不答应!”
徐夫人正处气头上,看也没看安国公夫人的反应,起身就要往外走。
安国公夫人忙说道:“徐夫人且先别急着拒绝啊,万事好商量,你我坐下再聊一聊......”
恰此时,一道明丽的声音从门外传入,语气坚定有力。
“不必了。”
徐望泞缓步走进,裙摆边缘绣着的茉莉随步伐摇曳。
她先是屈膝行礼,而后不卑不亢地直视眼前贵气十足的安国公夫人,“望泞愿意解除婚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