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愿卿知我意 > 第4章 对策

第4章 对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宁宁啊,我的乖女儿......都是为娘的错,是为娘不中用,让你独自一人面对世间险恶。要是我不曾昏死过去,这份苦就不会只是你一人抗......都是我不好,是我拖累了你......”

徐望泞闻言拼命摇头,强忍着泪花不落下,“别这么说,娘亲,这不是您的错。世事无常,谁又能料到会发生这等冤事,否则您也不会忧心至昏厥,以致身子亏空。”

“大小姐说的是,夫人您千万别瞎想。”周嬷嬷跟着劝了劝。

屋内气氛沉闷低迷,母女俩泪眼相顾,抱头痛哭。不知过了多久,沉痛的哭声才渐渐趋于平静。

徐夫人轻轻抹去眼角泪珠,低声说道:“嬷嬷......”

周嬷嬷知晓其用意,主子是想同大小姐说点儿体己话,不想有旁人在场。于是,她忙开口:“老奴想起炉上还煨着汤药,不曾想耽搁了。这汤药熬制离不得人,还容老奴先行退下。”

说罢,周嬷嬷福身出了内室,伴随着开门关门的“嘎吱”声,很快便彻底消失在屋内。

徐望泞哪里不清楚娘亲为何有意支开周嬷嬷,应当是想问她夜探诏狱的事。

自古以来,家眷探狱并不少见,可徐望泞独身一人前往诏狱外接头,又是在深夜时分,免不了叫徐夫人多想。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一个持刀凶恶的锦衣卫,想想就让人担心会不会横生事端。若不是他们实在走投无路,断不会行此下策,让她的女儿冒险。

徐夫人小心翼翼地问:“昨夜可见到你父亲和兄长?与你接头的那人可信守承诺?此次探狱之行可还顺利?”

一连三个问题,个个都问在点子上。然而徐望泞却一个都回答不上来。

没见到。不顺利。她认错了接头人。甚至......被裴俭轻薄。无论她如实回答哪一个,对娘亲来说都是致命的伤害。娘亲身子才刚有好转,万不能受如此打击。

徐望泞强撑一笑,敛去眉间慌乱,在徐夫人殷切的注视下,慢慢说道:“探狱很顺利。父兄在狱中尚好,虽衣衫凌乱,但没有受那皮肉之苦。那位接头的大人也说,父兄是被牵连的,等核查清楚,过不了多久便会出狱。”

她抿了抿唇,说着说着视线瞥向他处,似是喃喃地说服自己:“顺利的,一切都很顺利。”

人在说谎时常常会有许多不自然的异样举动,就好比现在,徐望泞闪躲的目光,以及强调数次的“顺利”二字。

“真的?”徐夫人有些狐疑,锦衣卫中难道还真有这等好心人?她拉过徐望泞的手,正色说:“宁宁,你说实话,可千万不能只报喜不报忧,所有的坏事闷在心里。”

见娘亲似乎察觉到什么,徐望泞赶忙露出一个宽慰的笑容,依偎在徐夫人身侧,佯装无事发生的模样,“怎么会?娘亲您还信不过我吗?我向来是有什么说什么,您是知道的呀。再说了,探狱事关父兄安危,我岂敢糊弄。”

徐夫人瞧着女儿满脸笃定,不像是有事瞒着,渐渐放下忧虑。或许真的是老天开眼,列祖列宗保佑,不叫无辜之人蒙冤,无故丢了性命。

“那安国公府现今是什么态度?可有递书信于府?”

除了徐家被牵扯进谋逆案之事,徐夫人担心的还有徐望泞的婚事。官场如战场,倘若徐家真到了无力回天的那一步,凭着祸不及外嫁女的规制,她的女儿不至于跟着受苦。就怕......安国公府不愿惹祸上身,以此事为由,有意解除两家的亲事。

徐望泞闻言摇头,将先前安国公夫人对她说的话转述给娘亲听。事发后,她曾求助于安国公府,彼时安国公夫人亲自接见的她,略微宽慰几句,既没回应她的恳求,亦未提起解除两家婚事,三言两语全都轻轻带过。

徐夫人心中泛起不好的猜想,但瞧徐望泞甚是乐观的模样,按捺住那点子消沉的假设,又试探地问道:“世子的意思呢?也是如此?”

“自然不是。”

提到陆廷轩,徐望泞不禁面若桃红,想都没想便替他辩解。

“三郎他......他不一样。他不仅安慰我,还为我四处奔走,托人想办法。若他有解除婚约的意思,何苦这般忙前忙后,冷眼旁观岂不更为省力。”

她顿了顿,坚定地落下结论:“三郎心里有我。”

听到徐望泞这般说,徐夫人悬着的心稍许缓了缓。为人父母,半生所求皆是儿女幸福,如若陆廷轩真如徐望泞所言,是个有情有义之人,纵使徐家覆没,那她的宁宁亦可得一息之安存,不会跟着流徙他乡,孤苦余生。

就在这时,门外响起禀报声。

“大小姐,门房收到一封请帖,送帖之人说请您务必今日内就回复。”

徐望泞面露疑惑,自从徐家出事,便几乎不曾收到请帖,那些人巴不得与徐家撇清关系,怎地还会有请帖送上门。不过疑惑归疑惑,她还是命人送进屋。

那请帖十分精致,唯独上面的落款让她愈发困惑,她记得她与永安郡主没有来往,更不是互相邀约的关系。然而当她看到缘由时,一切都明晰了。

依照惯例,凡涉及邀请各个世家贵女郎君的宴席,都应由当朝太子太子妃主持。但当今圣上年岁尚轻,未有立后,更没有子嗣,所以历年贵女们的活动都是由其胞妹和泽公主操持。

没想到今年不同,这探春宴竟交由永安郡主办理。

徐夫人在旁瞥了一眼,瞧见那邀请之人的姓名,眉头登时跳了又跳,许久之前不甚愉快的场景她还历历在目。

永安郡主乃康王之女,闺名舒欣。尽管先皇名义上为太后所出,但其父康王才是当今太后最疼爱的儿子,因此对永安郡主格外宠爱。

况且按照辈分来算,这永安郡主得唤太后一声祖母,身份地位自然非同凡响。自打去岁永安郡主入京,便常常伴于太后身侧,更是被留住慈宁宫。

当初,太后想替永安郡主寻个好夫婿,兜兜转转不知为何瞧中了陆廷轩,并在某次官眷相聚的宴席上提出结亲的想法。安国公夫人不愿儿子尚主,委婉推拒,道明已私下商定好钟意人选。太后虽面上略有不快,但也只好叹息作罢。

好在那次宴席是闭门宴,知晓内情的人不多,加之宴席后没多久便传出顾徐两家结亲的消息,徐夫人便没有同徐望泞说这插曲。

左右是他们两家先议亲,即便是天潢贵胄,儿女婚姻也得讲究个先来后到。

可眼下这请帖......怎么越看越有种鸿门宴的味道。

徐夫人开口:“宁宁若是不想去,回绝了也无妨。如今以徐家的颓势,去了也是充当他人谈资。”

怎料徐望泞却持不同意见,扬起浅笑说:“娘亲不必担心,这请帖本原可不送,但还是诚心诚意地送上徐府,女儿不去岂不是落人脸面?”

徐望泞边说边暗自盘算。每逢探春宴,京中贵女齐聚。久闻刑部尚书之女林筝侠肝义胆、为人豪爽,且颇具胆识,是大理寺第一位女寺丞。

倘若能与这位林小姐说上几句,得她相助,父兄的案子或许很快明朗。

毕竟锦衣卫专管缉捕审讯,谋逆案事关重大,审讯后应当交由大理寺复核。像父兄这类很大程度上被波及误判的,大理寺会出具释放文书,锦衣卫无权长久扣押。

她不相信,裴俭的手伸得再长,还能长到大理寺去。

所以,这场宴席是居心叵测也好,是别有用心也罢,她非去不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