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一如既往的充满人气,演武场上传来操练的声音,巡逻的士兵利枪明甲,列成一队,从各处要道走过。
慕青翻身下马,早有值岗的士兵很是机敏,笑着迎上去:“公主可算回来了。”
说着,接过她手中的缰绳,将马牵到马厩里去。
回到军营,慕青才算心安,她转头问另一士兵道:“你们大将军在哪里?去唤他到我营帐。”
说完她便往自己营帐走去,出去这半日,很是疲累。
慕青营帐在营地中央,白色的帐篷,周围隔了一大片空地,士兵驻守极为严密,再有她的暗卫左右护佑,非比寻常的安全。
慕青从旁道走过来,刚一转弯,就见自己营帐门口守着一个人,瞧见她甚是开心,忙挥着手臂迎了上来。
——是孟津。
他迎上来,人未到,声先至。
“公主,有新进展!”
说着,他就走到了慕青身侧,随着慕青往回走,压低了声音道:“那群村妇里有人藏了假话,她原竟是土匪头子的女人,还生了个孩子。”
“那孩子呢?”
慕青这样问着,实则心里已经有了猜测。
“跑了!”孟津懊恼,“咱们围村那天,他从地道里跑了,他娘只对外说孩子去了舅舅家,村里人也没怀疑。”
毕竟谁能想到,小小村庄里,还藏着地道呢?
“公主,我觉得应该再派士兵到那家里仔细搜查一遍,并找到那个孩子。”孟津道。
虽然也未必有结果,但万一他们私藏有什么证据呢?
慕青垂眸:“那就依你所言。”
*
此时王威正在营帐中心神不宁,一声接着一声长叹。
公主怎么还没回来?
公主晨起出去射猎,他得到消息时已经晚了。
唉!不过就是早早知道,他也不能拦着公主不是?
公主若是在军中出了什么岔子……
王威想到这儿,不由打了个冷颤,又想起了岁宁长公主的那些传闻。
岁宁公主命不太好,被送到西苍和亲,磋磨了几年,吃了好些苦。
可比着别的和亲公主又着实幸运那么一些,有个好兄长,励精图治几年,在朝堂上力排众议,也要把她接回来。
他一直在京外带兵,只听好友说,当初为着接公主回朝一事,皇上当廷怒骂镇国公,甚至冒着不孝之名,顶撞太后。
自古和亲而去的公主,能再回来者,不过三五人。还都是写了一封又一封字字泣血的信,略略打动皇位上那位的恻隐之心。
可见皇上对这个一母同胞的妹妹,有多疼爱。
甚至岁宁公主回朝后,染指朝廷事务,皇上不阻止也就罢了,甚至还大有鼓励之意,在背后推波助澜。
这都是朝廷上的些许传闻,可无风不起浪,总归是有些依据在的。
不管这里面有什么内幕,皇上对公主的宠爱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公主如果在他这里出了差错,他是真的会人头不保。
可偏生公主金尊玉贵,又气势迫人,行事令人信服,王威又不敢多说一句,只能自己在帐篷里转着圈发愁。
正愁着,突然帐外士兵来报,公主请他过去。
王威心下一松,急忙掀开帐帘,往那边走去。
*
孟津正说着审讯结果,王威就到了。
“王将军!”孟津拱手行礼。
王威并不认识孟津,只知这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美貌公子,是随长公主来的。
别的一概不知。
因此他也只是简单拱手回了一礼。
慕青还穿着短袖的猎装,站在地图前,含笑道:“王将军,本宫有件事儿要麻烦你了。”
王威忙道:“不敢当,请公主吩咐。”
她指着莽山山脚下的那块平地:“本宫请你速速派兵,围住这块地,搜查一个人。”
“是个孩子,我今日在林中射猎时遇到,大概十来岁的样子,形容狼狈……,若是林中还有其他人,都一并带回来。”
王威道:“属下这就点上一队人马,即刻前往,一定不负公主所托。”
“只是……”他面色为难,欲言又止。
待慕青看过来,他才道:“公主,属下不在营帐,军中若有急事,还望公主看顾一二。”
这话就假了,王威又不是把将领都带走,军中若有急事,何必烦劳慕青处理?
再想起在军营门口,士兵那句“公主可算回来了。”
可算?
慕青顿时明白了王威的心思。
这种情况她见多了,慕青并不在意,只要王威把差事给她办好就行,以后自有机会论个分明。
慕青似笑非笑,道:“王将军只管放心去,军中自然无碍。”
王威只觉得浑身汗毛都紧张得立起来了,
短短一句话,慕青也是笑着的,可王威突然直觉到,公主已经看穿了他的心思。
他登时出了一头的汗。
慕青并未再多说什么,只让孟津送他出去,并嘱咐几句需要谨慎之处。
孟津送完王威,一进营帐,就见慕青席地而坐,胳膊支在案上,似乎有些心不在焉
真是少见!
孟津心道。
瞧着精神不太好,孟津估计着,慕青应该并不想理他,就知趣的告辞了。
慕青看他走出营帐,才从袖中取出那两封书信,放在桌面上。
她没有要隐瞒孟津的意思,却也隐隐约约,不想现在就告知他。
*
王威办事儿果然利落,晚膳刚过,慕青走出营帐,想要走动走动,就听军营在传来闹哄哄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