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张公案2 > 第84章 第八十二章 「蝶花美人图·结局篇」(二)

第84章 第八十二章 「蝶花美人图·结局篇」(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过了数月,终于有一天,又听到郎中铃响,慈氏赶紧让奴娘再请进门。

这次用药,比上次感觉更好,但没过多久,又萎靡了。

慈氏说,她后来才想明白,这是奴娘和老奸夫的奸计,让她反复请老头进家,踩熟盘子。

.

邻里则说,慈氏确实请这个江湖老郎中看过两回,闹得四邻皆知,两次都先嚷着快好了,活神仙,后来又骂骗钱货,要报告州衙抓他。第一次看与第二次之间隔了两三个月。第二次诊治离奴娘私奔有近两年。

慈氏称,奴娘与郎中仍暗有往来。奴娘私奔那日,郎中又来巷中,左右邻居确实听见他摇铃响,郎中主动敲门,说前两次没医好慈氏,心甚不安,这一两年寻遍天下,配齐药材,终于炼成奇药,定能把慈氏治好,而且一文钱都不收。

慈氏心一软,让他进院了。

郎中刚进屋,慈氏便闻到一股异香,昏睡过去。

醒来后家中没有郎中,也没有奴娘,值钱的细软都没了,两个孩子也昏着。

慈氏赶紧让人通知袁仁,又上报州衙,衙门派人各处搜索,毫无结果,当日码头开走无数船只,推测奴娘与郎中不知搭上哪一条船,去往天涯海角了。

.

白如依凝视袁恪:“或许,此事还有另一个真相,令堂从未与人私奔。”

袁恪冷冷地再一挑唇:“你这乱扯胡唚的文狗,将我家丑事尽数揭开,却要替她粉饰?你将我阿奶那般良善的老人家说得如此不堪,该天打雷劈!我阿奶与我阿爹,一世忠厚和善,待那毒妇更情至义尽!他们若是你说的那种人,州衙岂会让我当差,与先父交往的诸位叔伯长辈,岂能像而今这样对我百般照应?那毒妇,冒充官小姐,我阿奶阿爹不忍看她被打死,才谎称她与我爹有婚约,且已有孕,借遍亲戚凑钱将她赎出,亲戚从此都不与我家往来。毒妇谎称有孕,逃脱刑罚,怀上我哥后,怕衙门算出月份不对,使计催产,我哥不足月出生,竟成痴傻!”

白如依问:“慈氏与袁仁一直这样对你说的?”

袁恪哈地再一笑:“她私奔是我亲眼所见!你编排我阿奶苛待她,把一个善良的老人家说成恶妇,但她跑了我阿奶还帮她圆谎!其实郎中根本不是我阿奶放进来的,是那毒妇给我们下了药!她跟郎中早有谋划,我看见了!”

柳知温和地问袁恪:“你看见什么了?”

袁恪喉咙中咯咯作响:“那毒妇是个诡计多端的女人。姓白的编排她被我阿奶阿爹关在家里做牛做马,其实她挺滋润的,我阿奶喜欢热闹,家里有一辆板车,可以推着她老人家去市集逛,我们也一同去。”

白如依问:“板车如何动起来?有牲口拉,还是你娘推?”

袁恪道:“阿奶一个老人家,能有多重?她边推边说笑。”

白如依道:“你娘一位弱女子,推着你奶奶,还要笑着照顾你们哥俩。而今你这么说她,真是孝子啊。”

袁恪神色狰狞,一副想啃了白如依的模样。两个小兵将他按住,程柏沉声道:“先生说了半日,该累了,先稍坐喝茶,让他说。”

白如依拱手:“大帅,容学生再问一句。”又转向袁恪,“你记忆如此清晰,肯定不是两三岁的孩子,你说的去市集的事,在令堂失踪前不久?”

袁恪的神情又狰狞起来,程柏缓缓道:“白先生。”

白如依一揖:“学生立刻闭嘴。”坐回椅中,端起茶杯。

.

袁恪情绪略平复些,向上首道:“禀大帅,禀府尊,小人所说的事确实发生在我娘出逃前不久,具体隔了多少日子,小人记不清了。那妇人每去市集,都精心打扮,与她在家中时不一样。”

头发梳得很整齐,不再乱蓬蓬的。衣裳也很干净,跟在家里穿的不一样。浑身散发着香味,没有饭菜味泥灰味和阿奶褥子上的臭味。

“我阿奶爱看戏法杂耍,喜欢吃市集点心。好几次阿奶与我们正看着吃着,那妇人就悄悄不见了。”

每到这时,阿奶便让他赶紧去找娘。

他在满街人中来回跑动,看到……

“我看到那妇人与郎中说话。”

白如依似乎想说些什么,程柏将他一看,白如依继续老实地喝茶,仍是柳知温和问道:“你当日年岁甚小,确定令堂见的人是郎中?”

袁恪肯定地道:“小人市井里生长,那时已经五六岁了,当然认得市集上卖药的郎中。那人也不是什么糟老头子,挺年轻的,头发胡子都是黑的,大约三四十岁吧。相貌确实记不清。那妇人看见我,就赶紧不说了,还叮嘱我千万别告诉祖母,让我对祖母说她是在买针线,她晚上给我做好吃的,我就对阿奶说了谎。”

柳知问:“令堂见过那位郎中几次?”

袁恪道:“单卑职看见的,就有三四次。她为了瞒过我阿奶阿爹,还带着我哥去买针线,我哥什么也不懂,特别听那妇人的话,那妇人让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

柳知再问:“令堂不见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袁恪道:“小人记得,那天先父照例清早去衙门,他大多在衙门吃午饭,很少回家吃。家中只有阿奶、我哥、我与那妇人。那天中午的饭菜都是阿奶与我爱吃的。我小时候不爱睡午觉,被逼着睡也是装睡,再偷溜出去找附近的孩子玩,但那天特别困,汤还没喝完眼睛就睁不开了。是那妇人把我抱去了卧房。我隐约听见有动静,拼命睁眼,依稀看见那妇人在翻箱柜,之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等再醒来时,天已黑了,家里都是衙门的人,我还以为叔叔伯伯是来找我爹吃酒的,我爹什么都没说,我竟还要找娘……”

他喉中发出咯咯怪声,既像哭又像笑。

“还是阿奶说,别瞒孩子了,他虽小,也懂事了,告诉他吧,他娘跟人跑了。”

袁恪喉咙里的怪声更急促。

“从那天后,我一直抬不起头。那妇人永是我之耻!阿奶劝说,谁家都有不能对外人讲的事,如果揭开了,他们未必比得上咱家。让我只当那女人死了。她老人家跟我爹一直瞒着我,没让我知道那毒妇干的最恶毒的事!”

柳知眼中露出怜悯:“令兄……”

袁恪咬紧牙齿:“我哥是傻,谁哄他他都信,他对谁都好,见都笑,最听那毒妇的话,天天像条狗一样跟着那毒妇。寻常人对这样憨的狗都下不了手。她……她……”

他吸一吸气。

“我阿奶和我爹,一直帮这毒妇瞒着。我醒来后,发现我哥不见了,阿奶和爹跟我说,我哥太想我娘,受不了这事,她和我爹管不过来,送到庙里请师父们看几天。没过几日,我听说我哥得了急病,医不好,埋到庙后面了。阿奶说,我哥在那里,天天听着经文,能早早托生到好人家。”

多年后,待父亲过世,他才意外得知真相。

“先父临终前,对我说,他觉得,与那女人一场孽缘,只当前世注定,无悔无怨。他此生唯觉得对不起一个人,就是我哥。他可怜我哥养在我家,生成了一个傻子,没人疼爱,就那么没了,孤零零在野地里。那片地里埋的都是没爹没娘被人扔了的野孩子,我哥毕竟是有家的。他吩咐我把我哥迁到一处正经坟地,让我哥身后有个着落,一切冤孽和解,也算为我将来的子孙积福。我爹还说……”

袁恪又深吸一口气。

“我爹还说,让我最好别开我哥的棺木,直接套一口新棺。如果开了,看见了什么,别怨恨。并非故意,都有苦衷,世人皆苦。我当时不明白什么意思。我去看了埋我哥的那块地,地上没有坟头,也没标记,不知如何找寻。万幸一位老师父说,当年我爹一定要让我哥葬在那块地,他们想到日后或有动棺迁葬事,把埋葬家兄的地方记在一本册子里了。不过记录的那位师父去别的地方给人讲经,得等他回来才能查到册子在哪。我爹没留下太多积蓄,如今明州墓地价高,我爹这么心疼我哥,我想便让我哥陪着我爹吧。先祖墓旁本有预留给我爹的地,我同另一家换了一块大些的地,可容下双墓,也准埋我哥这样早夭的人……”

知道呆头埋葬之处的法师还没回来,袁恪先葬了袁仁。

“今年八月,和尚终于回来,按他记载,总算找到我哥的墓。棺材朽烂了,身上卷的席子也糟了。衣裳还在,我记得,是他的。他颅骨有伤,脊骨胸骨折断,分明是被打死的。他手里攥着那根金簪子,脖子上还挂着毒妇给他的白铜片!铜片上福慧平安四个字是毒妇亲手刻的,她居然为了私奔,将我哥活活打死!”

程柏问:“你为何会做如此推论?”

袁恪大吼:“除了她还有谁?!我阿奶下不了床,又晕过去了,事后衙门让大夫给我和阿奶诊过脉,我们都被下了药。药下在糖醋肉里的。我哥不爱吃酸,想是没吃多少,晕迷中被毒妇翻箱倒柜的声音惊醒,毒妇怕他嚷起来惊动邻居,或她的奸夫也到了我家,便把我哥杀害!”

程柏再问:“那根金簪又是怎么回事?”

袁恪牙关再度咯咯作响:“金簪是这对狗男女的定情之物!必是在杀害我哥时脱落,我哥攥在手里,化成白骨都没松手。”

柳知面露疑色:“金簪是当年明州有名的仙姑雪真之物,她与你家毫无瓜葛,为何她的金簪会变成令堂与情郎的定情物?”

袁恪恶狠狠道:“什么仙姑,假跳大神卖假药的女人!寻常江湖把戏!我一开始也疑惑,那妖女门槛高得很,毒妇偷光家里的钱也未必能见她,为什么反拿到妖女这么贵的首饰。那簪子确实纯金的,镶了珠花,刻着雪真的名字,寻常人买不起,更不可能白送给毒妇。万幸老天有眼,那什么真早死了,偏偏她闺女又来明州卖假药,她也装模作样,不见男人。我找万婆帮忙,小妖女谎称不知道。也不必她知道,我已找到答案。雪真被天火烧死,衙门当疑案查,她的丑事衙门都有记录,跳大神的器具还在库里。是铃铛!当年郎中来我家时,就摇着铃铛,他们必是同门。郎中勾搭毒妇,须给些甜头才能诱她出逃,便和他师妹借了这根金簪。当日毒妇私奔,带着这根金簪,杀我哥时掉落。可怜我哥……”

.

沉默旁听的白如依又开口:“你不觉得,你想的这个故事,很牵强么?”

袁恪顿时抬头,眼中燃起嗜人的火。

“难道你也是毒妇奸夫的同伙,屡屡污蔑我阿奶与先父,替毒妇开脱。”

白如依从容地看着他。

“首先,雪真当年非常有钱,若如你所说,郎中与她是同门,借她首饰勾引你娘,何必拿一件刻着雪真名字的簪子。明州满大街金铺,借钱买一件不行么?

“其次,走方卖药的郎中常用铃串,多镶嵌在一块板上,雪真用的铃串没有板。摇铃郎中初次和第二次登门为慈氏医治时,你年纪非常小,记忆模糊,怎能辨认郎中的铃声与雪真所用之铃的声音相同与否?何以断定他们是同门?”

白如依又起身俯视袁恪。

“再次,摇铃郎中到你家给慈氏治病时,很多邻居看到他的相貌,确实是一位老者。而令堂在市集上交谈的郎中,你也看得很清楚,是青壮年。年龄外貌差距如此之大,为何你觉得两位郎中是同一个人?”

袁恪愣了一下。

白如依盯着他,向前走了一步:“真相是,有两位郎中。一位年老的郎中在你三四岁时,到你家给慈氏看过两次病;另一位年轻的郎中,在市集与令堂交谈过几次。孩童心智薄弱,记忆极容易被更改,你一直听慈氏和袁仁说老郎中之事,于是把老郎中和年轻郎中当成了一个人。慈氏和袁仁是不是还叮嘱你,别把令堂与年轻郎中在市集说话的事告诉别人?”

袁恪甩一甩头:“那毒妇是我娘,我阿奶说,再怎样我也是她儿子,怎能说母亲的不是?我阿奶是在帮她遮羞。我亲眼看见她在市集与人勾搭,她跟那人跑了,即便不是先前上门的老头,是她新勾搭的年轻的,那又如何?”

白如依冷笑:“慈氏耳目灵便,你觉得令堂在市集同年轻郎中说话的事,她会不知道?为什么慈氏和袁仁说,令堂跟老郎中私奔,而不是这位年轻郎中?因为慈氏和袁仁没法让年轻郎中消失,令堂失踪后,年轻郎中仍在市集卖药。”

袁恪脖颈处青筋暴起:“那么,奸夫仍是老郎中,年轻郎中是个牵线的。”

白如依眼中闪过一丝同情:“你还没明白?老郎中只到过你家两次,之后一两年没再出现。令堂失踪时,慈氏昏迷未醒,令堂失踪后,袁仁和慈氏立刻咬定令堂和老郎中私奔了,丝毫不怀疑情郎另有他人,譬如你见过的年轻郎中。为什么?因为他们清楚根本没有情郎,私奔这件事是他们编的。袁仁与慈氏母子杀了令堂和令兄,又拿如此恶毒的谎言污蔑令堂,给自己脱罪!”

袁恪嘶吼一声:“你……你……”

白如依再向前一步:“你做下如此罪案,更骂自己的母亲是毒妇,早已无心无肝,就用你仅剩的脑想一想。以慈氏之精明,必早知令堂在市集找郎中之事,更知道令堂为什么与郎中交谈。我猜,令堂是想请郎中医治你哥哥。”

袁恪的表情顿了一下。

白如依接着道:“再说最大的疑点,雪真的金簪怎么到了令兄手中。令堂遇害前,明州有一件挺出名的大事,雪真被褚英的如夫人们抓到船上,拆穿伪装,丢到岸边。我猜正是此时,她的金簪遗落。雪真十分神异,又与褚英有瓜葛,捡到金簪的人不敢私藏,也不敢或不知如何还给雪真,便交给了正在巡视的州衙差役,我猜,就是你爹袁仁。”

袁仁在州衙当差,见识比寻常百姓多,对雪真这种女子没什么敬畏,他匿下了这根簪子。以男人的心理,家中有一位美貌的妻子,又得到一件精美的首饰,必会让妻子佩戴上首饰欣赏一番。

“令堂想给令兄治病,呆症本无药可医,说能医的那个郎中是个骗子,定向令堂索要巨资。令堂不知道你家的钱藏在哪里,凑不齐郎中要的数目,她想到袁仁带回家的簪子。令堂应是向郎中讨了迷药,下在饭菜中,待你与慈氏睡去,翻找金簪,想找到后带令兄去请郎中医治。对,令兄根本没睡,令堂知道他不爱吃酸,没把药下在汤里而是下到糖醋肉里。正当令堂找到金簪要带令兄出门时,袁仁回来了。”

可能他突然起意回家吃饭,也可能奴娘不擅长伪装,早被慈氏留意,特意让袁仁藏在附近。

“袁仁看到令堂竟敢偷簪子,必非常震怒,令堂与令兄惨遭毒手。根据方才你复述的袁仁死前话语,他杀令兄并非故意,大概是在对令堂下手时,令兄前来阻拦,或袁仁想拿回金簪,令兄觉得这是母亲要的东西,不肯松手,被袁仁打死。以慈氏袁仁之贪,未把金簪从令兄手中拿回,或是心存一丝良知,对令兄有愧疚;亦或怕衙门前来搜查,搜出簪子;又或出于迷信,觉得雪真的簪子邪性,让簪子和令兄一起在庙后的荒地里听经。”

袁恪目光涣散。

白如依继续道:“袁仁杀妻杀子后,便思脱身之法。慈氏醒来,与他一同编造了令堂与人私奔之事。左邻右舍都知道,令堂举动皆在袁仁慈氏母子监视之下,几乎从没单独接触过外人,袁仁也不敢去市集把年轻郎中杀了,想起之前来家里治病的老郎中,编成奸夫似能说得过去。老郎中连慈氏都骗到,在明州收获定多,按照江湖作风,至少十年内不会回明州,他岁数那么大,可能永远不再来,暂时穿不了帮。至于令兄,女子私奔大多把孩子抛下,何况令兄心智有异,令堂带他不带你说不过去,托辞病亡比较合理,送到寺院后的荒地掩埋。寺中僧人应对令兄之死有所怀疑,记下令兄埋葬之处,方便以后查寻,也是慈悲功德。”

程柏问:“先生做此推测,那么,奴娘的尸身在何处?”

白如依道:“在袁家的地下,或慈氏的棺木下。”

袁恪蠕动了几下,喃喃道:“胡扯,狗贼,你信口胡扯!”

白如依道:“在下是否胡扯,待寻到令堂时便知。而你附会证物,做出荒谬歪曲想象,心中充满恨意,更将恨迁到你觉得不配为母的女子身上。”

袁恪一侧的嘴角抽动两下,未答话。

白如依又凑近些许。

“你方才一直为慈氏辩解,说她和善慈爱,十分疼你,却没怎么说父亲如何待你。令堂与令兄不在了之后,你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吧。最初,有慈氏护着你,待慈氏过世,令尊打你更狠。这才是你恨母亲最大的理由。袁仁是不是说,因为你是令堂生出来的,因为你长得像她,你才该打?”

袁恪又发出一声嘶吼。

.

白如依冷冷俯视袁恪,略一停顿,继续道——

“袁仁过世后,你迁令兄的棺木,看到簪子,以为令堂私奔时杀了令兄,心中恨意更深。你觉得你们兄弟的不幸,全因令堂。你觉得她自私无情,毫不顾孩子,不配做母亲。正好那时,前任知州有事,衙门人手不足,你这捕快也要上街巡卫。我查过衙门记录,九月上旬,你在城北巡值,有几日正在钟家主宅一带。你在街上看到钟家长媳洪氏夫人,她儿子明明牙疼,不能吃甜,她仍买一堆蜜饯零嘴,饱自己口福。孩子在地上打滚大哭,她还笑嘻嘻地吃零嘴儿,一副悠闲模样,与男子说话。这女人,何其可恶,何其令你愤怒!”

袁恪瞳孔缩了缩,神色阴冷。

白如依接着道:“你一开始没想杀她,只是心里愤怒,你情不自禁盯着她,越看越恨。九月十六,你在兴茂大街市集做巡卫,住城北的洪夫人竟也来到市集。你觉得,这是老天给的机会,待她落单,你趁机将她掳走。”

那女人,仍在买零嘴,无药可救,必要让她明白天理。

袁恪冷笑两声。

白如依道:“你掳走洪夫人的方法很简单。与你一同当值的差役说,洪夫人失踪的那段时间,你在兴茂大街的开隆轩买了一尊落地大花瓶。”

袁恪又嗤笑一声:“花瓶现在我家,尽可去查。兴茂大街逢集时不能行车马,路人只得步行。我买了花瓶之后,店家的伙计帮我把花瓶用小推车运到街口。若平白多出一个人的重量,伙计岂能毫无察觉。”

白如依挑眉:“你换过一回货吧。你的同僚记得,店家应也能查到。在下跟随都座去兴茂大街看过,每逢集市,这些店铺会在店门外再摆一个摊位。开隆轩左右两侧是卖木器桌椅的店铺,三家货物都用大藤箱装。藤箱体硕,不易被偷窃,皆堆在墙壁与店铺间的夹道处。你先把洪夫人骗到藤箱堆与夹道的犄角隔处,迅速打晕她,装进一个空藤箱。再去店中买一个大花瓶。

“你假装在两尊花瓶间犹豫,买了其中一件,待店家把花瓶装进藤箱放在门外,找个借口支开店家伙计片刻,或趁他去取小推车的时机,迅速调换两个藤箱。店家的伙计帮你运到街口的其实是装着洪夫人的藤箱,装花瓶的藤箱留在原地空箱堆中。

“据你的同僚说,你借了衙门的一辆马车,所以他们记得你买了个大件。藤箱装上马车后,你把洪夫人从箱中挪出,我猜是暂时藏到车内长凳下,再假装后悔,带着空藤箱下马车。此处你要独自把空藤箱拖下车,不让人帮忙,并装出很沉的样子,再租借一辆小推车。你推着空藤箱回到开隆轩,把空藤箱放到装着大花瓶的藤箱边,对店家说,你觉得另一只花瓶更好,轻松更换花瓶。你再将真装有花瓶的藤箱运到街口马车上,带着藤箱、花瓶和洪夫人驱车离开。开隆轩在兴茂大街的东端,如此一个来回不用太久,可能驱车离去时,钟家的仆婢都没发现洪夫人丢了。”

袁恪又冷笑数声。

白如依盯着他的双眼:“你囚禁洪夫人后,对她做了什么?逼她认错?让她承认自己对不起儿子,不配为人母?她求过你,也道过歉,但你觉得她罪无可恕,仍杀了她。”

先让她明白自己的罪孽,品尝求告挣扎皆无用的绝望滋味,再到阴曹地府忏悔。

“你把洪夫人的尸身放在鲜果店,起初不是为了祭祀,跟目莲救母的故事也没关系。你想让洪夫人明白,她不该买那些蜜饯点心之类的零食,糖多油大,不适合小孩子吃。应选对孩子好的新鲜果蔬。她身为一个母亲,怎能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应该是孩子吃什么,她才吃什么。她不该有自己的喜好和主张。你觉得,生了孩子的女子,只能一切以孩子为主活着。洪夫人买她自己爱吃的零食,当死罪。待看到那个说不想生孩子的戴好女,你更觉得罪孽深重。”

.

袁恪神色恢复了平静,静静望着白如依。

白如依取过一本册子,是衙门的当班录册。

“衙门人手一直不足,又出了洪夫人的案子,你身为捕快,既要上街查访,又要充值巡卫,今日城东明日城西,到处转。这一转,更多女子被你看见。九月二十前后几日,你刚好在城西宝脂堂附近巡卫,戴姑娘在市集与人冲突,说自己不想成亲生子,恰被你听见。这女子,竟说出如此违背天理的话,你怎能容?有了第一次,这一回便熟练多了。戴姑娘一个孤零零的女子,常独自在街上逛,比洪夫人更好掳。随便跟一跟,在某个僻静的角落,打晕带走即可。”

白如依的声音深沉了些许。

“戴姑娘身上的伤很多,她很倔,一直不肯按你想的认错。她不觉得自己有错。她只是想靠自己好好活着,为什么你要说她罪无可恕,她有什么错?你怎么对她用刑,她都不认错。”

袁恪神色阴鸷,眼中掠过一丝寒厉,再一瞬间又变成平静。

白如依沉声继续:“你杀了戴姑娘,将她放在银器店门前。那家店,在下也跟随史都座前去看过。店里很多孩童戴的银项圈、小镯子、小锁,成亲时送的子孙碗之类。你跟踪戴好女数日,知道她想学做首饰,你此举是让她看看那些孩子用的物件,明白什么才是她应该做的。”

世间工匠无数,能制出各种精美配饰,配饰可有可无,更用不着你做。生儿育女才是女子第一本分要务。执迷微末,不守本分,该杀。

袁恪微晃了晃头,闭目养神。

.

白如依神色更冷:“戴姑娘之后,你盯上了计夫人。她忙着做买卖赚钱,看起来待子女很是严苛。她的儿子不爱写功课,被她教训,想买东西,她不准,孩子滚地哭闹她仍不管,何等狠毒心肠。这时你行事更周密了。计夫人在城中熟人太多,不能贸然下手。你盯着她,策划路线。计夫人想买新铺子,你打算在她去看新铺面的某个时段动手,你更想到顶替河槽码头的厉毅,用水路运送她。但,节外生枝。十月初五,你在城东,意外见到簟姑娘和寇元青在酒楼起冲突。”

袁恪的眼皮动了动,微抬起些许,又闭上。

白如依平缓的语调中带着寒意。

“九月十六,你在市集掳走洪夫人,并非特意选的日子,只是刚好适合下手。你再用一整天的时间折磨她,逼她认罪,所以等到九月十八,你才把洪夫人的遗体放在鲜果店门前。从戴姑娘起,你开始注意日期,九月二十六恰巧与九月十六间隔十日,戴姑娘这天出门,适合动手。一般连续犯案的凶徒,都会事先计划或在作案中养成一定的规律。你身为捕快,更清楚这一点。戴姑娘之后,你的格式已大致形成,但簟姑娘完全是你预料之外的人,你来不及准备,又必须要抓她。

“簟姑娘和寇元青在酒楼起了冲突,你在近处旁观,听到寇元青诽谤簟姑娘的清誉,说她怀了孩子。你尾随簟姑娘,见她喝了山楂糖水,以为她吃山楂是为了堕胎。于是你伺机将她掳走。你为簟姑娘催吐,又给她灌保胎药,她的衣服因此污损。所以几名女子中,唯有她被你换了衣服。”

白如依稍平复了一下情绪,才继续陈述。

“她还是个小姑娘,十几岁,人生有无限可能。她只是想读书,并未说自己一世不嫁人生子。你后来应该也发现了,寇元青信口诽谤,簟姑娘与他毫无龌龊关系,更没怀孕。但你不能放了她,必须要杀她。

“你给她找了个罪名,不守女子本分,穿男装,想读书。你故意偷了一套妇人的衣服穿在她身上,把她的头发梳成妇人样式,给她簪荆钗,把她丢在卖簸箕扫帚的小店门口。荆钗执帚,妇人之礼。可你也知道这罪名是强按给她的,她的母亲更是一位贤德女子——夫君亡故,未改嫁,孝敬婆婆,抚养三个儿女。你把簟姑娘装进麻袋,帮她完成来日为祖辈和母亲的最终尽孝之礼。你必觉得自己太懂礼数,太守道德了。”

史都尉听出白如依极力克制的声音中藏着的波动,犹豫要不要起身递给他一杯茶,程柏用眼神示意他不必妄动。史都尉摸摸鼻子,端起茶自己喝了一口。

.

白如依又踱了两步。

“你为簟姑娘保胎,又让她知晓罪过,需要的时间更久。再则,她是初五被掳,你多等一天,放出她遗体时,正好初八,又有八。只是,刚对好的日期,不得不再扰乱。计夫人的新铺子快定下,往后她可能不会经常独自往返于海港码头和旧铺子之间了,你必须尽快动手。十月十二,计夫人见了阮夫人,谈得似乎很顺利,你觉得不能再等,遂将她掳走。

“你是明州人氏,在衙门当了几年差,计夫人可能认识你,你很容易接近她。当日你应是带了一辆马车,找个借口让计夫人靠近,迅速击打令她昏迷,再装入马车。可计夫人并没犯你以为的过错。你逼她忏悔认罪时发现了,她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她求你放了她,因为她相公和她的三个孩子都在等她回去。”

计福妹的儿子阿庐是个非常淘气能闹腾的娃,上有姐姐,下有妹妹,他格外淘神也有博取大人关注的意思。想吃想买的东西,到不了手他就哭闹打滚。不好好做功课,溜出去玩,计福妹抓他回去,他时常一边跑一边嚷:“娘,我错了,别打我,别打我——”

其实计福妹不打孩子,非常生气也只轻轻在阿庐背后或肩膀上拍两下,这孩子的闹嚷乱叫街坊邻居都习惯了,谁也没料到,竟会被路过的袁恪当成毒妇虐待亲儿。

“你知道你抓错了,即便按照你的歪理,计福妹也是极好的女子。独自支撑生意,三个孩子和病弱的相公都靠她养。所以你杀她时有些犹豫,但你不能放了她,她认得你。你没怎么对她用刑,搜肠刮肚给她按了个罪名。你打算杀掉计夫人,原因之一是看见她不让孩子吃年糕。你把她放在石器店外,那家石器店卖磨豆浆的石磨,还有捣年糕的石杵石臼。你觉得她天天做豆花赚钱,没亲自捣年糕给孩子吃,孩子只能去别的小摊买,她拦着,舍不得钱,苛待孩子。可她只是认为小孩子不应吃太多甜的油的,你觉得洪夫人给孩子吃糖油之物是罪,计夫人不给孩子吃糖油之物也是罪。她们必须有罪。”

袁恪又闭上眼,维持沉默。

.

白如依仍盯着他。

“而这些女子中,你最恨,最想杀的是朝楚。你以为她的母亲雪真当年帮助郎中与令堂私奔,致你兄长惨死,更让你经年累月被父亲虐打。母债女偿。而且你大概知道她真正做哪些营生。你在杀在簟姑娘、计夫人之前,甚至在杀戴姑娘之前,就打算杀了她。你盯梢计夫人的时候发现计夫人的相公鞠益满与眷春楼的粉香姑娘偷情,而粉香姑娘总去找朝楚,你觉得朝楚和她母亲一样,毁人婚姻拉皮条,残害孩童。你心中恨意之深,甚至在掳走簟姑娘的次日,去了一趟金霞观,点灯诅咒朝楚。你本打算十月初六杀朝楚,既然杀不了她,也要先咒她。

袁恪的眼珠动了动。

.

“朝楚非常聪明,你让万婆带着雪真的簪子去找她,她起了疑心,暗中查万婆,很容易打探到你的岳父荷家,再知道你的身世。你不能让她查下去,她必须死。只是,褚英的人也暗中盯着她,你不便动手,一直在寻找时机。直到十月十六那天,朝楚与褚英相见,之后落了单……”

白如依语气一转。

“朝楚追查这事,是觉得这根簪子与雪真之死有关,所以她查往了另一个方向。”

雪真不会把这么贵重的首饰轻易送人,朝楚得知袁恪过世不久的父亲也在衙门当差,觉得这根簪子可能是袁父留下的,袁恪整理遗物时发现,心存疑惑,托人找她询问。

雪真的同伙栗婆被抓到衙门,死在牢中,朝楚怀疑,是衙门里的人收了杀雪真之人的好处,把罪名栽给栗婆,灭口。袁恪父亲的金簪可能就是那时得来的。

朝楚觉得,她若找袁恪询问当年之事,袁恪或者不知道,或为了父亲不会承认。她发现袁恪的父亲恰好埋在雪真出事之地附近,便借给人看风水之机接近袁恪父亲的墓地,意在敲打杀雪真的真凶,她已发现袁仁与雪真被杀的关联。

但,此举更敲打了袁恪。

“朝楚跑到令尊墓地附近给人做法事,你肯定会有想法。你想,这女子果然妖异。令堂私奔之事,绝对和雪真有关。”

袁恪的眼珠再动了动,双眼缓缓睁开。

“那妖女是九月初在墓地帮人做法,当时洪氏没死,后面几个更没死。若如你所说,我是凶手,妖女如此举动,令我心中恨意更深,十天后,洪氏死,她岂不也算凶手之一?”

他头向一旁微一侧,扫视程柏、柳知、史都尉,再望回白如依,咧咧嘴。

“我方才只是说,如果。我绝不是凶手,从没杀过人。你这文狗只管信口胡扯,也看扯不扯得圆。”

白如依面无表情盯着他。

“你杀人,是因你歹毒,凶狠,毫无人性。朝楚的追查改变不了你的本性,你做什么都和她无关。她的品性更与你天差地别。她虽做江湖生意,有虚假手段,但本性善良,并未害人。她真的很聪明,查到袁仁,得知令堂当年的事,便推测出令堂并非私奔。女子突然不见了,她的相公说她跟人跑了,这样的事不算罕见,她更能想到真相。洪夫人的夫家找她占卜,她借口扶乩,透露了令堂之死的真相。她为什么这样做?或她已经想到,这些女子之死与你有关。”

借神异之名做江湖营生的少女,最擅长揣测人心,根据些微线索挖掘隐秘。

袁恪喉咙里咯了一声,似听到了一个笑话。

白如依轻叹一口气。

“可惜,她太执着于查清雪真之死的真相,把这个案子与雪真的事关联过密。她猜你有嫌疑,不确定你背后是否有他人指使。她用了一个非常冒险的方法,想钓出真凶。

“十月十六,褚英与她相见,她在之前故意做了很多事,引起你,还有她以为的幕后之人的注意,比如为洪夫人做法事扶乩。十月十六那日,她特意穿了一件很醒目的衣服,她觉得凶手不会放过这个趁她落单除掉她的机会。她见到褚英,有意激怒褚英。她离开褚英的小宅,你发现褚英没派人继续盯着她,于是一路跟着她,在字画铺旁的花圃处将她打晕掳走……”

袁恪喉咙中又咯咯几声。

“这故事可编得太不圆了,若她有意钓出凶手,怎会任我掳走,什么后招都没有?不下好钩子,设妥圈套,怎配称钓术?白白被掳走岂不是个笑话?聪明在何处?”

白如依道:“她算错了一些事。”

程柏与柳知神色凝重,史都尉眼中闪过一丝困惑,继而倒吸一口气,捶了一下腿。

袁恪哈哈大笑:“你不会是想说,她以为,褚英仍派人护着她吧。她钓我出来,褚英的人便可将我抓个现行?哈哈哈,怎么可能,她一个孽种妖女,竟当自己是小姐,真把褚英当亲爹,做梦这个爹会护着她?褚英派人盯她,是防她作怪,即便褚英的人在场,她当场被人剁了,褚英的手下也不会管。只要她别有丝毫牵连到褚英就行。螳螂盯着树上的知了,难道是给知了当保镖?”

程柏道:“如此,你承认自己是凶手?”

袁恪正色:“禀大帅,小人方才只是戏言。白某故事编得太离奇,小人不禁感慨几句。小人绝非凶手,此处亦不是公堂。大帅与府君熟知律法,应知……”

程柏打断他的话:“对,堂审之前,你随时能翻供。本宪仅是随意一问。”

袁恪恭敬伏地:“多谢大帅英明。”

史都尉与桂淳等人直磨牙,唯能暂时忍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