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身材颇高,着袆衣,戴龙凤花钗冠,而官家有着少年人的清瘦,着通天冠、绛纱袍。两人皆穿戴隆重,可见对此次典礼的看重。
等太后一行在持志堂落座,女学师生也在院内列队站定,国子监祭酒于盛便主持典礼开场。
任何典礼开场总是让人昏昏欲睡的场面话,于祭酒也不例外,只不过用词更高级典雅,引经据典,借古喻今。施越英觉得要是把于祭酒的讲话记录成文,说不定也能成为一篇流传后世,让中小学生背诵全篇的经典序文。
太后的发言就朴实简单多了,没有那么多冠冕堂皇的话。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你们都是女子中的佼佼者,将来定能为社稷出力,我看好你们哟。太后的声音嘹亮而不刺耳,一席话铿锵有力,很有激励效果,学生们个个精神大振。
官家的发言比太后还要精简,大概意思是,你们都是太后选出来的,太后的眼光准没错,我也看好你们哟。
短短几句话,表面上看是对太后的尊重,但官家全程语气平淡,面上无情绪起伏,并不符合少年人的气质,施越英似是读出了一位无权皇帝的一丝无奈和不甘。
太后很敏锐,嗅到了僵冷的气息,便笑着说:“官家向来在景观题咏上颇有捷才,何不给这学堂大厅题词?”
官家倒不推脱,干脆地应下,一旁的内官立即呈上笔墨,官家略一沉思,便提笔写下“养正”两字。
“不错。”太后点头称赞,又转头问身旁的紫袍高官,“黄相公以为如何?”
原来此人便是当朝宰执、政事堂一把手黄明。
他拱手回答道:“官家用的好典,《易.蒙》云:‘蒙以养正,圣功也。’”
太后又着黄明和于盛各自为东西两厢的厅堂题了词,分别为“率履”和“褆身”。
赐题过后,便是开学仪式。女学并非开蒙,入学礼仪也与开蒙礼稍有不同,省去了正衣冠这一节,直接行拜师礼。
太学两位教经义的博士,六名律学、算学、医学、武学、书学和画学博士,并女学司业、学正、学谕、直学在院中一字排开,受四十五名学生的拜师礼。
礼毕,六名斋仆端水过来,学生进行净手净心礼,手心朝下放入水中,再手心朝上,然后擦干,寓意为洗去杂质,专心向学。
最后是击鼓明智,由两名斋仆各敲一鼓,很有节律,意在通过鼓声发出警示,让学生时刻谨记读书的重要性。
典礼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献礼,意在感恩女学创办人的付出。
如此安排恐怕早已暗中进行,由黄明孙女黄玉盈,以及宗室子弟和太后母族后人给太后和官家献礼。礼物不是贵重的珍宝,分别是诗作、画作和绣作,都是学生亲手所作,主题皆是讴歌赞美。太后和官家自然也不会白拿礼物,都准备了赏赐。
施越英看出来了,献礼给官家是捎带的,主要是颂扬太后的办学功德——不仅使入学学生受益,将来造福社稷,还能流芳千古,泽被后世。她虽然有点替官家尴尬,但她也认为太后办学一举确实是女子大好的福利,完全受得起最高级别的称颂。
太后显然对礼物很满意,还特别对黄明夸了黄玉盈:“黄相公教导有方,玉盈的诗越来越有灵气了。”
黄明谦虚道:“还是稚嫩得很,多谢娘娘包容。”
黄玉盈娇嗔道:“爷爷真小气,娘娘都说了有进益,如何还是稚嫩,怎么也得是上佳。”说话间眼角眉梢的小得意,小娇俏表现得恰到好处,逗得太后哈哈大笑。
黄玉盈此番表现,与施越英先前见识到的张狂跋扈判若两人。她心道,这黄玉盈欺下媚上的功夫很不错,是个厉害角色。
献礼之后典礼也结束了,后面是学官们陪同太后、官家和众官员参观校舍。
前往参观之前,太后略带遗憾地对武学博士何治玩笑道:“你看她们一个个都弱不禁风的样子,怕是到时候没人选你的骑射课呢。”
方秉文闻言拼命地给施越英使眼色,施越英懂她的意思,这是让她露两手功夫。可在这种时候出风头,她觉得没意思。
方秉文急了,使劲推了她一把,施越英一个踉跄,跌出了列队。本来她就站得靠近大厅,这会儿完全站到了大厅门口,吸引了厅内外所有人的目光。
这下好了,不想出风头也得硬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