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已经到了秋深时节,碧空清霄,天气晴朗。
贾敏数日前便开始规整行李,把要带回京中的收拾出几个大箱子,那些笨重不宜带走的,若是不好摆在外头,便都细心地受在库房里头。除了那些要带回京中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要差人四处采买,费心了些。其余样样都是能简单收拾的,家里正经的主子只有她跟林如海两个,很是轻便。
问为何好端端地开始收拾行装?端是林如海在姑苏的任期已经结束,一家子人要赶在冰封之前入京,林如海要回御史台点卯,给今上述职。
当初林如海来姑苏上任时,坐的是派送官员出京上任的官船,回京时自然也是官船更加妥当。然而,知府三年一述职,其它本就是常驻姑苏府的人更没有进京的需求,林如海若想要官船来往,便得自个儿掏银子借用船只。
姑苏公中自养的船夫大多跟官署里的什么小官小吏有些沾亲带故的关系,衣食是不缺的,平日除了送官爷出去巡视,难得跑那么长的路,何况从姑苏往京城走,一来一回小说得有小半年的功夫,若是路上耽搁了,再回来已经过了年节,反倒是不美。
林如海既然做了巡抚,便有督察纠正的权力,但他跟知府谭清不对付,知府里里面的人都是个顶个的滑头,宁愿得罪任期结束后便天高皇帝远的林如海,也不愿意得罪扎根在姑苏数年的谭家。
林如海三催四请聘用船夫,偏偏少有人打理他,要论看碟下菜,这些小人物才是一等一的好手,何况上头还有谭清撑腰
。
林如海无法,眼见着再不出发时日怕是要误了,终于在码头寻了保人,干脆包了一条中等的船,往京中去了。
周崇如心想:“大人豪富,尚且能够包下一条船往京中去。若是那些出身寻常,甚至是寒门出身的子弟,只要得罪了官府中的人,恐怕只能跟其它旅人一同坐小舟,一路辗转北上了。”
周崇如既然能想到,林如海自然也知晓。
姑苏等地向来是全国盐政的枢纽,加上丝绸鱼米等物也大都产自江南,朝廷若是想整肃江南官场,难免伤筋动骨,对江南官场乱象便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