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板,你说我们不远千里把米粮运到瑀州,如今真的不卖给瑀州州牧吗?”
这里是瑀州规模最大、环境最好的一座酒楼,庆丰楼。
此刻的庆丰楼内,早已被谢新明包了下来,邀请了各地前来瑀州打算赚差价的粮商老板。
如今谢新明还没有来,这些老板不由得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了接下来的打算。
王老板算是他们这些粮商老板中,一个比较财大气粗的人了。
刚才如此直白的询问他的人,是一向小心翼翼,总是跟在王老板身后投资赚钱的李老板。
经过昨天州牧门口发生的那件事,大家都明白了,自己怕是被谢新明给诓骗了。
毕竟大家都是奔着谢新明之前说的,等到朝廷派了钦差过来,有了赈灾的银子。
他们可以高价把自己手头的粮食卖出去。
鉴于泉州谢家的口碑向来很好,并且他们家还有人在朝为官,想必消息的来源也很可靠。
这些粮商老板才愿意跟着谢新明一起来了瑀州。
谁成想谢家那位在朝为官的人,居然成了此次前来赈灾的钦差。
本来他们还想着,有了谢家这么一层关系,他们的粮食估计能卖的更快,价格更高。
结果谢家兄弟居然因为粮食的价格问题给闹翻了。
虽然客观来说,二两银子一升米确实也有点贵了。
但他们这路途中的花销损耗,瑀州总得出一点吧!
何况如今瑀州正是缺粮的时候,粮价本来就是有所上涨的,他们在此基础上再多要一些,应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们觉得,谢新明当初在州牧府门口说的话,实在是太过绝对了。
接着今日这个机会,他们还想着要不要劝一下谢新明。
让他把价格再往下降一点,这样他们也能够尽快把粮食卖出去。
毕竟他们一路过来,看到瑀州那些可怜的百姓,也会时不时的动一下自己的恻隐之心。
当然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人的想法。
商人重利,像李老板这样想的人不在少数。
可更多的粮商老板却觉得,二两银子一升米远远不够,他们还想把粮食的价格抬到更高的价格。
他们才不在乎那些百姓的死活。
有的人甚至觉得,不过是一群贱民罢了,他们肯定把粮食运来瑀州卖,已经是对他们天大的恩赐了。
对于那些没有良心的商人来说,国难财是最好赚的。
他们只需要花费一点路上无足轻重的运费,然后坐等粮价上涨,便可得到一大笔丰厚的利润。
听到昨天谢新明被赶出州牧府的事情,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反而还认为谢新明是太给那位钦差脸面了。
即使谢新明此刻不提出涨价的事情,日后粮价也必然会上涨。
他们打心底里认为,那位从朝廷派来的钦差,谢新明的同族堂弟谢新宜,那可真的是不识好歹。
在那位李老板的心里,王老板并非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伤心,反而平日里向来乐善好施,被许多人都称为大善人。
没道理此次真的和谢新明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拒绝那位谢钦差收购粮食的要求。
事出反常必有妖!
李老板凭借自己多年以来的直觉,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想要打听一下王老板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听到李老板这话,王老板在心里暗暗的感慨道。
“这个李安还真是了解我,不过可惜了,我已经答应了谢大公子,绝对不向第三个人透露这件事情。”
这样想着,王老板便顾左右而言他,把这件事情给跳了过去。
正好此时有相熟的人来了,王老板由此借机跑去和别人寒暄,独留李安一人在哪里思考。
一旁的朱老板见状,不由得嘲笑起了李安。
“我早就说过了吧,当初让你和我一起干,你非不信,偏要和那个姓王的一起,说我不诚信。”
“如今真碰上事情了,那个姓王的要做的事情,不还是和我大同小异嘛!”
这样说着,朱简先是向远处瞄了一眼王老板的所在,随后又左顾右盼,发现四周没有人
后,偷偷给李安说到。
“要不你把你手里带来的粮食卖给我,你不是不想高价卖嘛,正好低价卖给我,也不算违背你心里高价卖粮的那道坎了。”
说完这话后,朱简还对李安嘿嘿一笑,简直没把李安恶心死。
他是怎么也没想到,朱简还能想出如此无耻的法子。
居然还想低价收购他带来的那些粮食!
李安觉得,他就算把那些粮食免费送给灾民,也不愿意低价卖给像朱简这样的人。
为什么不愿意卖给朱简呢?
其实这都是有原因的。
李安和朱简本是同一个地方的人,差不多也能称之为老乡了。
但朱简这个人的风评实在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