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瞥见沙发上的花束,她问:“对了,小崔,我们这次开拍有定这种样式的花吗?”
“没有,小周总,我们订的花里有玫瑰、向日葵,但是……”小崔接着平板,又看了眼沙发上的朱槿,一时也没认出来是什么品种,摇了摇头,说:“没有这种的。”
“好吧。”
捧起那束花,周君霓把它放回了前台,跟着摄制组的队伍走在后面。
出发前,江逸回头望了眼,看见密密麻麻高度大小不一的黑色摄像机,和戴着耳麦抗着设备的摄影师们,周君霓的身影在其中若隐若现。
她束起一头长发,露出饱满的额头,脸上看起来什么也没擦,身上穿着白色短袖和浅蓝色牛仔裤,轻装上阵,很是低调。
教练团领头的教练注意到江逸寻找的视线,主动说:“人都到齐了,我们可以直接出发了。”
江逸听见有人在说话,视线这才偏了些,看向他,说:“好,走吧。”
江逸回过头来,走在最前面。
9 月 4 号,是项目正式开始的第一天,第一站是贺宁市体育运动学校,距离酒店就600米。
他们人太多,比起开车,还是走路更方便,所以只有一些大型设备搭了车。
乌泱泱的一大群人就这么走在路上,把空旷的马路占去大半,有骑电动车的路人不明所以,赶忙停下来戴上头盔,边打量着他们边慢慢往前开。
今天是周一,学校里不是老师戴着扩音器讲课的声音,就是训练场地上学生训练喊口号的声音。
在学校门口阴凉处等着他们到来的,除了校领导和体育课组的老师,还有贺宁市体育局的叶局长。
叶局长是特意抽时间过来的,为了表示贺宁市体育事业对江逸的大力支持。
双方问侯寒暄的过程也很公式化,无非是江逸身后跟着教练团,叶局长和校长的身后跟着其他主任和体育老师们,边走边聊学校的办学理念,还有体育专项教育建设的成果。
周君霓不排斥这种场合,她已经习惯。
她大伯是部门的领导,外出工作考察的时候也会这样,她小时候在电视上看见过大伯的身影。
唯一不同的是,都是周家人,大伯越走越远,站到了最前面,而周君霓一直跟在队伍的最末端。
周君霓不想让人指摘她娇气,或是搞特殊,没打伞也没戴墨镜,甚至连帽子都没戴,被太阳晒得脸皱成一团,额角的汗珠浸湿了她的碎发,短袖没遮住的手臂也开始泛红。
最烦的还是有蚊子在周君霓耳边嗡嗡叫。
虽然她贴了防蚊贴,又喷了防蚊水,没有被叮到,那嗡鸣声也让人很是烦躁,一靠近一响起就让人起鸡皮疙瘩。
好在江逸没让这项行程持续太久,听完局长和校长的话就说直接去操场吧,连去会议室的步骤都省却了。
“诶,正好,咱们校足球队的同学和教练都在操场训练呢。”校长说。
操场有主席台,高大而宽的顶棚能够遮住大部分阳光,洒下一片阴影,正好够大队伍一行人遮阴。
学校也提前摆好了一整排红色的雨棚,是办校运会的时候每班用来做大本营的棚子,现在被用来替摄制组的成员们遮阳。
主席台对面是沐浴在阳光下的草地,校队队员们分成了两排正在热身,带他们训练的教练已经放下手里的哨子,走到江逸和校长面前。
校长向江逸介绍说这是本校足球队的主教练。
主教练跟江逸打了招呼,又跟叶局长握手问好后,带着江逸走到队员们面前。
摄制组的工作人员们早已分散开来拍摄,局长等人走到主席台上落座,教练团的其他教练则是跟在江逸后面,也站成两排,让江逸看起来格外有气势。
周君霓哪儿也没去,还在台下的角落里,双手交叠环胸看着那头在跟小队员自我介绍的江逸。
如果不久前她觉得江逸变成熟稳重了是错觉的话,现在她可以肯定江逸的变化确实很大,只是她对他的记忆还停留在十几年前那个随她欺负的小学同桌上。
那时候的江逸,差不多就跟眼前这批队员一样,个头不高,每天穿着荧光色的球衣在球场上踢球,时不时摔伤膝盖擦破皮。
唯一不同的是江逸晒不黑,只是脸会红,红得发热的那种。
周君霓小时候还好奇过,怎么其他踢球的同学都晒得跟煤炭儿一样,就她同桌脸红扑扑的像苹果?
因为太好奇,周君霓还上手捏过,发现江逸的脸被太阳晒得很烫。
周君霓感慨自己的同桌训练真不容易,把妈妈给她准备的果汁塞到了江逸手里。
后来家长会,周君霓见到了江逸的妈妈,是个很白很漂亮的阿姨,虽然保养得没有她妈妈好,脸上有些皱纹,却也能看得出年轻时候的风华绝代。
当时周君霓就觉得,难怪她这小同桌这么清秀可人呢,敢情是基因好。
不过江逸的变化有点太大了。
先是发型,以前青春阳光,留着刘海,现在剃成了寸头,就冒点发根。
再就是肤色,没以前那么白里透红了,有些偏麦色。
还有就是体型,以前瘦得周君霓感觉他被人撞一下就要骨折,现在肌肉也练出来了,虽然不是什么大块头,但有经验的人一看,就知道那是长年累月的训练带来的。
身高也是,他简直就跟拔过助长的苗一样,从没她高到高出了她一个头多点。
时间啊,确实像刻刀。
她也不像以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