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拍着拍着,一个年轻男人出现,手里提着礼物,他什么都没说,就只是站在那里,眼眶微红。
——来人正是许小四。
中场休息时,他找到钟阿奶,向她辞别。
“钟老师,我、对不起,我要进城打工,以后就、不来了,这些礼物您收下,谢谢您这段时间的传授。”和钟阿奶对视时,他匆忙低下了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不敢再与老人家那双失望却欲言又止的眼睛相对。
现在村里人都说做绒花没前途,就连回乡卖樱桃卖得那么好的大哥哥也束手无策。那他还能干什么呢?
绒花,传承了这么多年,恐怕要是要落魄了。所以,现在抽身还来得及。
“你能跟我说说原因吗?”钟阿奶依旧慈祥和蔼。
许小四解释道:“我女朋友、说这个没前途,将来不能养家糊口,更给不了她想要的生活……跟我分手了。我不想让人看不起,想去大城市打拼,给自己挣个前途。”
在那一刻,钟阿奶有好多话要说,可是却说不出口。
许小四的选择没有错,做出这个选择的人也不止他一个。
为了养家糊口,为了钱,为了生活。许小四的选择很对。
但她只觉的悲,悲伤一项传统技艺即将后继无人,悲伤一把好手艺在这个时代行将落幕。
“……你走吧。”
……
晚上回家时,钟灵毓看出阿奶兴致不高,恹恹地躺在躺椅上,阿爷故意把吃饭声音吃的很大她也没多说什么。要是放在往常,阿爷少不了一阵臭骂。
阿爷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跟孙女商量着该咋办。最后,由钟灵毓带着厚望凑到了阿奶面前。
她把蚊香放在桌上,拿着随身携带的花露水给自己和阿奶喷了喷,同她一个姿势躺在了躺椅上。
“阿奶,你今天怎么了?”钟灵毓今天一直在忙着拍摄,没有注意到阿奶的情绪。但是明明上午的时候挺高兴的,这会儿回到家之后情绪就变了。
钟阿奶叹了口气,娓娓道来:“我老了。”
“本来,看到你跟肖二他们来拍绒花视频,还挺高兴的,心想着年轻人主意多,办法也多,这下好多人就能到知道绒花了,我盼着绒花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你阿奶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从小跟着师傅学做绒花,后来更是靠着做绒花赚来的钱供你爸上学读书。那时候,咱家过得不错,我心想,还真是应了绒花——荣华。”
“那时候我们有好多个同龄的伙伴一起学,但是后来,坚持了这么久的……就剩下了我一个。”
“我今年,86了,我那帮老姐妹老兄弟,有的去世,有的跟着孩子进了城,有的转行做了别的活计。这些年,我教了很多个学生。同样的一句话,不厌其烦地讲了好多遍;同样的动作,重复了无数次。但是真正留下来的,一个都没有。”
“现在作坊里还在做绒花的,从34个,到21个,直到现在,还有6个。”
“一门好手艺,即将后继无人,即将断送在我手里,我对不起师傅她老人家……”讲到这里,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哭得泣不成声。
“我担心、挂念,在我之后,佰云村,这门手艺谁来延续?谁来接替我?”
钟灵毓赶紧给阿奶递纸巾擦眼泪。
哭了好一会儿,阿奶又说:“现在厂里的效益不好,小作坊卖不出去,很多人都离开了。人越来越少……可我老了,落后了,跟不上这个时代,我什么都做不了。”
听完阿奶说的那些,她百感交集,心如刀割,却不知该如何安慰。
她起身,走近,抱住阿奶,将她抱在怀里。
一门绝活被世人遗忘,是手艺人的悲哀。
钟灵毓回到房间后,发现刚刚不小心点开了相机的视频拍摄功能,阿奶说的话,都存在了这个视频里。
她一遍又一遍地听,感受着字字句句,感受着字里行间满溢出来的无奈、惆怅、愧疚、难过。
那不只是一次谈心,而是一位位手艺人内心深处的呐喊。
窗外透过来的风有些清凉。
外面下了一夜的雨。
钟灵毓下定了决心。
第二天清晨,许多短视频用户刷到一条视频:
【以下视频并未经过任何剪辑,全部是一位绒花手艺人的真心话】
视频一经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视频最后,钟灵毓加上了自己的一句心得体会:
【绒花,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谐音“荣华”,寓意吉祥、祝福。它传承千年,经久不衰。在当今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倘若不能被看到、被传播、被感知,那将是一场莫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