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她前面画的饼是满香的,但大家都不是傻子,饼吃到嘴里的才算数,没兑现的,都是空谈。
半响后,还是合作较多,对她人品眼光比较信服的寻味斋掌柜开了口:“莫管事,您不如直接挑明了,需要我们怎么配合?”
莫林知拍拍手,自有人把她带来的东西抬了进来。
众人好奇探头,发现就是个实木架子,约莫一尺宽,四尺高。架子顶部有一块小牌匾,上面写着《见闻》二字,下面鳞次栉比地放着一排排报纸。
看着倒有点像迷你简易版摊位。
“这是?”
“见闻的展示架。不占地方,只要各位管事容许它放在您家的客栈酒楼大厅就行。以后每一期新的《见闻》出炉,我都会派人每个点位送上10份,供你们店里的顾客免费借阅。你们只需要稍稍维护一下,保证它干干净净,被借阅完再放回去即可。”
众人一听,发现确实小事一桩,甚至简单得有点超乎想象。可冷静2秒,商人骨子里的天性又占了大头,立马就有一人开口了:“拍卖的名额我们不一定能用上,莫管事,我旗下客栈12间,您若是想说服我,还有其他条件吗?”
莫林知故作为难地沉吟:“按理说,接下来《见闻》会对拍卖会的每一个拍品进行详细介绍,这相当于就是白送的广告位了。不过你说的有道理,不如这样,我在月中那一期做一个北境酒楼和客栈盘点,免费给各位200字篇幅的推荐。”
说完莫林知看了看在座各位的神色,显然,还有人想再继续刮下一点好处来。但莫林知却已经不会再给更多了。
在他们开口之前,她抢先收了尾:“各位跟《见闻》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都知道我的脾气和手段。说实话,我大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让你们主动把这个展示架搬进自家地盘。但我开头也说了,承蒙各位关照,所以牵头这次合作,也当是一番回报。”
“谁都知道,现在的《见闻》已经遍布全北境,它的版面价值你们都清楚。我是个爽利的性子,能给出的诚意直接就上了,没开口的那就是做不到,何必非要在我的底线上磨蹭呢?就算我现在答应了你,谁又能保证,改日我不会十倍百倍地从你们手上拿回来?”
呃······
这倒是实话。
想想《见闻》,一开始谁想花钱,结果上千两的润笔费不也只能给出去。还有飞毛腿,城内一次2文钱的跑腿费不也照样付了!
咽喉被人扼在手里,少数几个利欲熏心的人也立马清醒了,再也不敢拿乔,连连应下来。
“还是莫管事大气,这《见闻》摆在酒楼里,也是方便吸引那些外来客嘛,莫管事还能送我们一个广告位,着实是关照我们了。”一管事立马改口,端起酒杯,“那就祝我们齐心协力,让外来宾客满载而归~”
其余人一边心里骂他鸡贼,一边也乐呵呵地举杯共饮。
后续莫林知跟他们商定了展示架入驻时间,陪了几杯酒,然后提前离席了。
从酒楼出来,莫林知直奔《见闻》,3件事。
第一,展示架图纸让人送到飞毛腿那边,给各个城镇的《见闻》送过去,让他们尽快做出来。
第二,给印刷坊下单,往期见闻全部重新印刷,具体数量交给韩梅去对接了。
第三,筹备拍卖会。
关于这场拍卖会,莫林知有想过要不要找萧衍重新借调一批人手。毕竟拍卖会和《见闻》的发展其实没有太强相关,所以让《见闻》团队承接,她觉得绩效这些不太好算。
但是仔细想了想,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太费事儿了。
《见闻》这边已经承办了好几次活动。例如之前的中秋节礼品鉴大会,还有后来她出差时,晚玉他们执行的各行各业“大众评审节”,都非常成功。
他们在“活动承接”这条业务线上,不管是上游的商家需求对接,还是下游的承办供应商,都已经相当成熟。据她所知,定安城内都已经有了一个固定队伍,专门盯着晚玉手头的项目,做一些场地布置、秩序维护等工作——莫林知得知的时候,还蛮欣慰的,这也算是她带来的行业衍生生态嘛。
有供应商扎堆的地方,那至少说明这一行是被人看好的。
所以莫林知就不太想舍近求远——绩效什么的,大不了她以个人名义给《见闻》广告部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