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左右瞧瞧,周围皆是女子,也未有生人,便觉得安全离开一会儿应当也无大碍。
但脚步却迟迟未有挪动。
姜雯见状轻声宽慰道:“无碍的,这里这么多人呢,我就在这处写信等你。”
锦绣闻言,这才抬步去屋内搬来桌椅。
春日阳光和煦,晒在身上暖洋洋的并不灼热,院里有些陈年未打理的树,枝丫极其繁茂,树叶随风摆动时送来阵阵清凉。
前头排队的队伍快进尾声,姜雯扫视一圈又瞧了瞧桌上叠好的信件,觉得数目不对,转头去问桌案前的锦绣,“锦绣,你看看,好像少了人。”
锦绣也瞧出来了,立即停下磨墨的手,“小姐,确实是少了,待我去问问。”
“好。”
锦绣寻了个队伍末尾的女子询问,姜雯抬头瞧了眼相谈甚欢的两人,安心的低头继续书写手下家书。
锦绣怕姜雯等的急,没与人聊多久,便快步到姜雯身边道:“小姐,她们闲着无事,有些会开垦田地的姐妹在后院里捯饬园子,预备去买些菜种来种下,这般也省下些菜钱。”
“哦哦,她们寻些活计打发时间也好,不然闷得慌。”
姜雯笔下一顿,向锦绣打趣道:“也不知我们当日种在清明寺山上院里边的菜怎么样了,之前子沐还说那土你翻的不行,也不知那菜种最后是否成活。”
锦绣闻言似是想起了那段在寺庙中无忧无虑的日子,嘴角露出点笑意,开口却尽是低丧言语道:“即便长成也无人浇水施肥,要成活恐怕是难了。”
姜雯心中暗叹口气,总不能仍由锦绣一直这般,以前那个乐观开朗的姑娘都没影了。
姜雯抬头看后面也没两个人排队了,想着去后院瞧瞧,便迅速写完了手上家书。
“不若等会儿我们去后院瞧瞧去?”
“好,奴婢也想去看看她们将土开垦成何样。”
见锦绣有兴趣,等队伍无人后,姜雯便命锦绣帮着将桌子搬搬,抬去后院,即瞧了后院模样,也可等她们中有人闲下来时,姜雯替她们手信家书一封。
姜雯一到后院,一人瞧见姜雯向其见礼后,后头的人就一窝蜂拥而至上前见礼。
姜雯还是不太习惯这种场面,忙让她们起身,告知她们自己这处可写家书,大伙儿手上空闲时可过来由自己代写送信,便先让她们各自忙活自己的去。
姜雯指挥着锦绣将桌椅放在处显眼位置,自己背对大家而坐。
本想去与她们讨教一二种菜的事情,在一众见礼后姜雯彻底歇了心思。只怕自己下场会更令她们不自在。
姜雯坐定,便让锦绣径自玩去。
锦绣本就是活泼开朗,喜欢热闹爱与人结交的性子,因为自己的事,现在沉稳了不少,却也少了几分笑颜。
现下自己坐在这处,反正她抬眼便可瞧见自己,也用不着担心。
在姜雯百般劝说下,锦绣才亦步亦趋离开了姜雯身边,去到不远处蹲进土里与同龄女子聊天。
姜雯忽略她时不时扫来的视线,仰头靠在椅子上,感受着春日洒在脸上的暖和劲。
姜雯桌前渐渐有了几人排队,姜雯便迅速坐好,与人写家书。
手下落笔,将信纸一转面向坐在自己前面的女子,“好了,可要我给你念来听听?”
“不!”对面女子连忙拒绝,“莫要念了,俺还有些害臊勒。”
“好,不念,不念,那我就给你封起来了哈。”
“成,多谢太子妃。”
“不必谢。”
排队的下一位女子坐上前来,来者正巧是姜雯在绣房时教出来姑娘,姜雯好似记得,是姓陈,具体叫什么名字有些忘了。
“陈姑娘。”
她有些腼腆的给姜雯行了个礼,“草民见过太子妃。”
“不必多礼。”
赵艳儿最近估计都要泡在书房里研究账本,没时间陪姜雯瞎聊,好不容易碰上个稍微熟识的人,姜雯不得逮着好好问问大家住在庄子里的感受如何。
“陈姑娘,在庄子上住着感觉如何?”
“自是好的,吃得饱穿得暖,住的也不挤了,沐浴也能洗热水了,就是... ...”
姜雯见陈姑娘停顿,安抚道:“庄子上许久不住人,一下住进这么多人难免有不妥之处,陈姑娘有何不满大可说出来,不必害怕。”
姜雯话音刚落,对面人就脸红了起来。
陈姑娘样貌清秀,皮肤白皙,小脸红起来特别明显。
姜雯还以为自己此意有些令人难为情,刚想说陈姑娘不想说便不必说,对面的陈姑娘就破不好意思的开了口。
“太子妃姐姐,这庄子比我在绣房时不知好了多少倍,就是... ...就是在绣房做绣活做惯了,现在清闲下来总觉着不踏实,这才有不少姐妹各自找事做,但这活少人多的,也整不了几个时辰,干坐着坐的心头发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