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筷子酱香鸭和卤猪肚夹到赵艳儿碗里,赵艳儿夸张道:“太子妃给我夹菜,荣幸呐。”
“话多,快点吃你的。”
赵艳儿呵呵笑着蹭了蹭姜雯肩膀,“姜雯,我和你说,之前拿馒头拿太久了,我这会儿用筷子都用不太利索了。”
“不利索咱就不用了,现在吃东西最重要。”
桌上几个人闻言眼睛都是一亮,直接伸手便向酱香鸭伸手抓去。
坐对面的朱沐是这一桌唯一一个可以去前院吃饭,不用手抓馒头的人,但她观大家都放下了筷子,也将手中筷子一放,乐呵呵的伸手加入其中。
姜雯眼睛一眨,两只鸭腿同时出现在自己碗里。
姜雯瞧瞧坐在自己左右两边的锦绣和赵艳儿,失笑道:“两个鸭腿都归我喽。”
锦绣会武,而赵艳儿在地牢里练就了速度,两人眼疾手快抢走酱香鸭里的两个鸭腿,不约而同塞进了姜雯碗里。
“不行,你有了,还我哪个!”赵艳儿瞅着大鸭腿就眼热,立即后悔了,伸手把鸭腿又拿回来啃。
姜雯一点不介意,边吃边给赵艳儿和锦绣介绍道:“锦绣,我贴身丫鬟,赵艳儿,在地牢里颇为照顾我。”
锦绣闻言连忙打招呼道:“听我家小姐说过你,很讲义气。”
赵艳儿一边啃肉一边朝锦绣点头,“你好你好,赵艳儿,巴郡赵氏,家里行商的。锦绣妹妹,咱先吃着,吃完再聊哈。”
酱香鸭着实好吃,又甜又嫩。赵艳儿说这几句话的功夫,桌上三大盘酱香鸭就少了一半,可把赵艳儿急坏了,赶忙中断了交谈。
好不容易吃上肉,可不能抢不赢啊!
姜雯煮的饺子太多,只能分批次煮。前头煮好的饺子等着姜雯出来再吃时,已经有些冷了,但她们一点不介意,还是吃的很香。
一炷香左右,桌上的吃食就被扫了个精光。
姜雯扫了一圈,瞧见她们吃饱喝足后脸上的笑容,就跟着开心起来。
秦泽安从外头进来,走到姜雯身边道:“方才大理寺那边来消息,因被拐证人众多,特允许京都当地女子回家与亲人团聚,但提审询问时需积极配合不得推脱,外地女子暂住于此,需等案情结束后方可归乡。”
此次拐卖案被拐皆是女子,而施暴者大多为男性,因此在见到秦泽安入内时,在场众人下意识便安静了下来,更有甚者,习惯性底下头颅不敢去看。
在极静环境下众人都听清了秦泽安所说之话,但都不敢声张。
只等秦泽安走后,才有人去问姜雯此事是否属实。
她们不知晓秦泽安身份,姜雯却是知晓的。消息出自太子之口,此事自然有保证。
这消息抛入人群,有人欢喜有人忧。
喜的是京都当地女子可回家与亲人团聚,忧的是外地女子不免泛起一波思乡情。
许多京都当地的迫不及待就来跟姜雯请辞,要回京都。
此地所处郊外,距京都城内还有段距离,姜雯忧心如此多人出意外,便遣了侍从在附近村民家里借来驴车,赶着驴车成批成批的将人送回家。
而其余人,则开始收拾起庄子。
众人边收拾起屋子边注意要买什么东西,再由姜雯统一执笔记录列出单子,乘坐姜雯来时坐的马车去村里集市上采买,拉了一趟又一趟。
临近天黑,本有二百多人的庄子仅剩了四五十人,姜雯倒不用犯愁人多住不下了。
只是看着留在庄子中的,一部分神志不慎清醒的女子有些难受。
她们是待在地牢时间太长,已经被关疯了的女子。
不知晓她们的名字,她们也讲不清自己的来处。
姜雯请来郎中替她们看诊,发现她们身上已出现不少病症,恐难疗愈。
姜雯等人听了直为其惋惜心疼,她们却对外界无知无觉,只惧怕男子以及知道吃东西。
有人自发表示愿意照顾她们,姜雯便把几人安排在一屋。
临走前,姜雯把赵艳儿拉到一旁,递上一袋银子。
“艳儿姐乃商户出身,这银子便由你管着,想来你也是管的明白的,若不够了再问我拿。”
赵艳儿抛了抛钱袋子,一秒断定里头有五百两银子,“行,这里还这么多人要张嘴吃饭呢,我就不和你客气了。”
“自是不必客气。”
姜雯凑近了赵艳儿点,轻声问道:“艳儿姐可看的懂账本?”
“看得懂,”这玩意是赵艳儿儿时的必修课本。
“我府上有些绣房的账本,但是做的太干净,我可拿来给艳儿姐帮我瞧瞧?”
“这... ...”赵艳儿有些犹疑,“其实我功课不太好,是个半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