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姚朔家吃过饭后,何舟泽就离开了江临——先是在沙州录了三天节目,后来又回京市制作第一期的表演曲目。
这期间乔之都没再见过他。
但尽管何舟泽人不在眼前,消息却没断过。
在沙州见到的壮美景色、吃到的美食、新鲜的体验,他都忍不住和乔之分享。
【乔乔,我今天在沙漠看了日出。[图片]】
【这家店的羊肉很不错,比我们之前在江大附近常去的羊肉馆好吃多了。[链接]】
【我准备飞京市了。】
乔之有时也摸不清何舟泽的意图,在她看来他们之间的关系远不到可以分享日常的程度。
何舟泽说要做朋友,但两人过去的关系从没有过这一环,于是她想或许这便是他与朋友的相处模式。
不过他的消息其实算不上很频繁,一天大概只有几条,所以她偶尔也会回复几句。
两人始终在保持距离和亲近之间打转。
国庆前那周周一,何舟泽回江临录制了第一期的舞台,但没待多久便又飞去了别的城市参加活动。他的行程动态在一来一回的对话里通通都告诉了乔之。
与他争分夺秒的忙碌工作相比,乔之这段时间则显得安逸许多。
某天开会时她得知学院在国庆期间有一次小规模的近海调查,并且会在试验岛待上几天。乔之听说岛上正好有个生物观察站,因此她也打了个报告申请跟船。
江临大学海洋学院在全国范围都颇具实力,无论是科研实力还是研究配置都属一流。
这次近海调查会前往的风鸣岛是当地政府拨给他们的专属试验岛。由于岛上几乎不剩几个原住民,因此大半面试都划给他们学院用作工作基地、观察站点等等。
听说附近海域偶有海豚出没,这对乔之来说是个野外调查的好机会。
国庆当天晴空万里,海上风平浪静。乔之坐在微微晃荡的船舱里,看着远处海水被染成了纯净的蓝色,水面上金光闪烁。
她准备拿出手机拍张照片,正巧何舟泽发了条微信过来。
几天下来,两人的对话频率已渐渐高了起来。乔之和他随便聊了几句。
何舟泽分享了一件最近遇到的有趣小事,三言两句就逗笑了她。
【H:我又要来江临了,这次会待久一点,乔老师赏脸一起吃个饭吗?】
【Jo:这几天我不在,外出工作。】
【H:?】
乔之随手对着窗外拍了张照发了过去。
没等何舟泽回消息,她就听见了有人在叫她。
“没想到你竟然也来了。”祝声走过来,给她递了瓶水。
乔之上船看见祝声时,也感到有点惊讶。因为她是临时加上的,所以并不知道这趟航程里具体有哪些老师。
乔之回道:“我前两天才跟吴主任申请,反正国庆没其他安排,索性过来看看。”
祝声在她身边坐下,随口问道:“你来观察海豚吗?”
乔之慢慢喝了一口矿泉水,点头道:“嗯,希望这几天有机会看到。你呢?来采样吗?”
祝声摇摇头,说:“不是,我不做近海的。”
乔之这才想起来,祝声的研究方向是深海微生物,于是困惑地问了句缘由。
对方拧开自己手中的水喝了一大口,解释道:“我下个月要去印度洋参加远洋科考,之前没这方面经验。冯老师跟我说海上风浪很大,一时半会儿很难适应,所以我就想着先来近海感受一下,做点心理准备……啊,或者说是心里安慰。”
乔之听她调侃自己,跟着笑说:“先适应一下总是好的。”
说到下个月的远洋科考,她又想起不久前在楼道里听到那些闲言碎语。她想了想决定还是和祝声说一声,以免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嚼了舌根。
乔之犹豫了会儿,为难地开口:“你上了科考名单后,最近有听到什么流言蜚语吗?”
祝声问:“关于我的吗?”
乔之想了个委婉的说辞,将上次听到的话转述了一遍。
祝声见她小心翼翼的样子,却笑了起来,说道:“我说怎么前段时间突然有两个博士生跟我道歉呢,原来是乔老师当了我的护卫。”
她见乔之紧绷着双唇,于是满不在乎地碰了碰她的肩,宽慰道:“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被说得又不差这么一两句。”
乔之抿抿唇,才说道:“我觉得他们这样凭空捏造你的私生活,实在是……太过分了。”
祝声笑了笑:“倒也不是凭空捏造,我确实和院长儿子谈过。不过那已经是——好几年前了!哦对,他和你一个学校的。”
四年前,祝声在某次朋友聚会上认识了当时也在加州读书的院长儿子。几次接触下来双方互有好感,便短暂地谈了半年恋爱。
“不过这话确实很扯,我回国前就和他分了。之前还有传我是因为这个才能进海院呢,明明我们院长是去年才上任的。”
乔之怔了怔,没想到这一切竟如此无事生非。
“那你们的关系怎么会被学院其他人知道?”
祝声捏了捏水瓶,塑料瓶发出了“窸窸窣窣”的脆响。
她也有些无奈:“院长见过我的照片。去年她刚调过来的时候我们随口聊了两句,估计被什么人听到,最后越传越夸张。”
乔之不知该说些什么,沉默了。
听祝声的意思,这不是她第一次被人借此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