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之那时刚好留在教室里浏览老师适才提到的几组核心概念,见窗外的大雨滂沱,索性就坐下来整理起课堂笔记。
阶梯教室里各个方位的感应灯渐渐暗下来,只留下她周边一圈还亮着。
灯光为她圈起了一个小小的王国。
直到一连串“哒哒哒”的声音突然响起,感应灯从门口处开启了一条通向她身边的光路。
乔之再抬起头,便看见一个男生站在了座位旁。
他额前的碎发都湿透了,稍显狼狈。
“同学你好,我记得我们军训的时候在同一个连部。”男生露出明晃晃的笑容,身上有大雨侵染不了的少年气,“抱歉有些唐突,我看到你有带伞,请问你是否方便捎我一程到小剧场?”
乔之记得他。这个男生在军训第一天当众表演了节目,从此每一天都被教官点名唱歌,最后甚至还成了他们连合唱比赛的领唱。
他叫何舟泽,是个音乐爱好者。
对方见她不说话,又着急解释:“实在是不好意思,过会儿我有个社团面试,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淋湿了过去可能有损印象。”
他双手合十,眼神诚恳。
“如果你还打算在这儿自习的话,我也可以面试完再回来把伞还你。”
乔之合上笔盖,回以微笑:“没事,我准备去食堂吃饭了,去小剧场顺路的。”
那是他们的第一次对话,转眼间竟然已经十年。
十八岁的何舟泽有暴雨浇不透的热情活力,二十八岁的乔之却为暴雨中的重逢倍感窘迫。
何舟泽看着她,也没主动开口说话。
气氛一时之间冷了下来,一秒钟仿佛走了上万年。
乔之顿了顿,收拾好情绪,自认为大方得体地微笑走上前:“您好,我是江临大学海洋科学系的研究员乔之。请问您是代替方先生过来的吗?”
说完伸出了手,语气远比她想象得要平静克制。
没想到对方根本没打算回握,只是站直了身子,轻笑了声:“乔老师好,不必如此生疏。”
他顿了顿,看了她一眼又说:“我还不至于把你忘了。”
乔之尴尬一笑,收回了手。
“谢谢何先生还记得我。您可以在这边先坐一会儿,我去倒点茶。”
何舟泽倒是没再说什么,拉了把办公椅便坐下了。
等乔之在他面前放下一杯茶,他又投来了意味不明的目光。
乔之硬着头皮在他面前坐下,不断期盼这次会面能快点结束。
“方鸣是我的经纪人。”
“嗯?”乔之对这没头没尾的一句话感到奇怪,随即才想起来他是在回答自己之前的那个问题,“哦哦好的,那之前我和方先生在微信上沟通的细节,他有同步给您吗?”
何舟泽喝了口茶,缓缓放下茶杯后才开口:“这部分内容一直是我本人在跟进。还有,乔老师不必用‘您’。没记错的话,我们……至少以前还挺熟。”
目前为止与何舟泽的交流句句僵硬,乔之再次哽住了。
她不是没想过两人重逢的画面,她一直以为更体面的那个人会是她,没想到当下却是自己稳不住阵脚。
她抿了抿唇,半晌说不出一句话。
何舟泽大概是看出了她的尴尬神色,倒是没再为难,很快就把话题引到了微电影的内容方面。
聊起工作,气氛总算是自然了许多。
何舟泽准备拍摄的这个微电影原来是要用作他新歌的剧情MV,故事融合了海洋和科幻题材,其中涉及一些海洋生物的设计。
乔之去年刚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拿到海洋生物学博士学位,这的确是她的专业领域。忽略两人的过往,她还是给出了很多有帮助的建议。
何舟泽的行程繁忙,下午的会面只约了一个小时。
离结束还有十分钟的时候,他放在桌上的手机就开始不断闪现消息弹窗。显然是有人在催他。好在大部分都已经解释完毕,剩余的内容只要乔之一并整理到文档里发过去即可。
“我这边能给的专业建议就是这些。”乔之在心里长舒一口气,心想这次见面之后最好不要再有联系了。
她起身微笑着打算送何舟泽离开,没想到他直盯着桌角笑。
何舟泽眉角微挑,说道:“我没想到乔老师是这么念旧的人。”
乔之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才发现他看的是桌旁的相框——里面是一张她的单人照。
没什么特别的。
只不过……这张照片的摄影师是何舟泽。
那是某一年冬天,他们一起去滑雪时拍下的。
照片上的她露出了少见的轻松笑脸,抓拍的角度极好。
乔之很少有这样开怀的时刻,所以这张照片她珍藏了许多年,直到现在仍留在身边。
乔之对何舟泽笑笑,也不知该说什么,只是恭维道:“摄影师拍照技术好,换谁都舍不得丢。”
何舟泽看着她,又扫了眼茶杯:“喝茶的品味也一样呢。”
春明茶——何舟泽最喜欢的茶,也是他家乡最出名的特产。
经年累月,他身上也沾染上了一层薄薄的茶香。在过去无数次的拥抱里,她都能闻到这一股温柔纯粹的淡香。
乔之从来没好好盘点过,她还保留着多少与何舟泽有关的回忆。
没想到只是一次短暂的会面,就被他揪出了这样多。